解道于中国文化
现代化的第二阶段是“非西方化”
为自己找到了初步答案,还要寻找对所处的当下社会的真正理解。
萨特说:无需让一种活的哲学去重新适应世界的进程,它会通过千万种首创性的特殊探求,自己去适应世界的进程,因为它和社会的运动是一回事。王德峰认为,萨特的这段话点出了马克思哲学的当下性。在他看来,改革开放30年,中国从西方引进了市场经济。资本逻辑在中国该怎样发挥作用,如何驾驭中国的“资本”,这些都应该向马克思的《资本论》请教。1840年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寻找现代化道路充满坎坷,第一步是从向西方学习开始的,“而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一定会走‘非西方化’的道路。”王德峰认为,中国现代化的下一步发展目标应从国学中得到启发。他分析,任何国家的经济,其基础都深扎于民族文化的土壤。而中国哲学里凝聚了中国基本的文化精神——儒释道的融合,也渗透在每个中国人的言行中。人类的精神家园的安顿,无非在哲学、艺术、宗教这三种精神形态中,但他认为。当今中国社会的诸多问题,是不可能通过走宗教的道路而解决的。“这就好比人们不能因为所遇多为江湖郎中就说中医不行一样。不能因为今天社会上践行儒家文化的人少了,就否定融儒释道于一体的国学。”当然,他所指的儒家文化是其话语体系能充分现代化的部分。王德峰例举了“中庸之道”的有效性,例举了汉字的丰富内涵,“如缘分这个词,既表示偶然性又表示必然性,两个对立面涵括于其中。”
非西方化的道路就是要重新扎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只有在那里才会有精神家园。要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社会目前暴露的种种病症,马克思哲学可以成为管理者行政方法的根据,而百姓的道德则总是以儒家文化为依据,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须是与儒家文化的结合,结合的产物就是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形态。须知,任何形态的资本主义要能存在,在它当中就必须包含其对立面,即社会主义。“因此,要为市场经济的资本逻辑划一条社会主义界限。”王德峰进一步指出,“马克思对资本的研究所具有的深刻洞察和预见力,是当今各民族都可以共享的,中国式的市场经济更不例外。”
从《资本论》这条线,王德峰看到了人类的精神家园所必然具有的民族文化的差异。
授业于莘莘学子
哲学公开课里学批判思维和寻真理
从马克思的本体论到对《资本论》的参悟,到破解种种现代性病症,王德峰的追问乐趣并不仅限于深奥的哲学思辨,他同样乐于做的是充满激情地为复旦莘莘学子“授业”。
谈到《哲学导论》和《艺术哲学》两门复旦公开课中的人气课程,记者询问,讲课18年,学生有变化吗?王德峰的神情丰富起来。他又点了一支烟,描绘了85前后出生的学生的“哲学卧谈会”。白天,来自不同学科的同学们拿着录音笔录下课程,夜晚熄灯后,逐个回放,精彩处叫停,一番龙门阵,争论不下时或依然不理解的,留着下次问王老师。“并非我的口才好。哲学是人的一种内在需求,在精神成长过程中谁都有困惑,但被压抑了。我的《哲学导论》不过是唤醒这种被压抑的困惑,让他们明白,我曾经想过的问题,原来是大哲人都思考过的。”比如,讲到斯多葛派对幸福的理解在于内心灵魂的快乐,灵魂都需要安顿,但不可能安顿在豪华别墅里。王德峰觉得,这些讨论还会发酵,还会伴随着复旦学子走不同的人生道路。
《哲学导论》是让学子们学会如何寻找精神家园和拥有批判性思维。对于复旦这样的高校来说,需要培养创新性的人才,在科学里可以学到知识,但有了知识,未必有智慧和思想。哲学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不是必读的专业,但是,作为精神修养,则是复旦学子必须拥有的。至于后来才开设的《艺术哲学》,则是讲述了艺术与真理的关系、以及艺术作品是如何作为作品存在的。“真理最初存在于艺术中,”比如青铜器的冶炼,并没有等到化学的成熟才产生,而是在巫术、祭祀活动中就产生了,而这些活动就是原始艺术。因此,艺术是人类生活中基础性的活动,是守护“性灵”的。王德峰强调性灵是直觉、想象力和感悟,是人类心智的最高能力,人的创造性根植于“性灵”中。
“所以,我提倡大家要把业余生活交给艺术。没有艺术爱好的人生是某种不健全的人生”,说到这里,王德峰有些遗憾,因为在复旦这样一所综合性大学中是没有充满特立独行色彩的艺术家的,而他的这门《艺术哲学》只能起到一些呼唤的作用。
王德峰教授酷爱音乐,从贝多芬、莫扎特、勃拉姆斯,无不钟爱。一个音乐家的大作品,往往是一部精神探索史,比如柴可夫斯基的六部交响曲就是如此。因此,在王德峰看来,真正的音乐家和思想家是同一个层面的。音乐作为艺术的一种样式,是对人类生命之精神的另一种表达。
在给学生的哲学入门课中,王德峰颠覆了中学教学中的不少概念,比如像“哲学是所有科学的概括和总结”这样的表述,他认为,哲学是所有学科的基础,既不是中世纪神学的婢女,也不是当代科学的婢女;又比如,“真”蕴含在艺术之中,而不是如康德哲学中三大批判所指向的与“善”、“美”并列的一项。这些结论背后都有着对哲学革命的深刻认识。
这种教学如同他一贯的追问风格,是他将自己追问后的新体验分享给了学子。在他看来,大学教育是年轻一代精神成长的事业,在传授知识和技能之余,民族文化和精神的传承更为重要。在转型中的社会里,多元利益和多元文化并举,功利主义价值观容易甚嚣尘上。在这样的有破而未立之际,让我们带着乡愁去寻找家园的哲学,变得弥足珍贵。
作为一个哲学教授,王德峰自己这样寻找着,也和学生们一起寻找着,这也就是为社会寻找它的未来,尽管并非每个人能感受到这种力量,尽管每一种寻找都不可能立竿见影。
文汇报记者 李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