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管理成改革突破口
引入“新鲜血液”,增强新班子活力,更好地为青年服务。这是市级工青妇组织和各区县齐步走的上海群团改革中的一项。
从去年11月开始,上海市工青妇和各区县全面推进群团改革。要求工青妇机关内设机构精简1/4以上,并推动群团机关重心下移,把群团机关服务群众的工作推向窗口化、平台化、项目化。
“群团组织不能自闭于高楼大院,离基层越来越远,离群众越来越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强调,“改革不是小修小补的调整完善,而是一次深刻的自我革新。就是要打破传统的体制壁垒,真正使组织活起来,基层强起来。”
如果不改变群团组织干部与党政机关相同的管理模式、配置系列、培养选拔方式,群团组织的“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等突出问题就无法解决。干部管理成为此次上海群团改革试点的重要突破口。
上海出台《上海市群团改革试点方案》等改革框架,不唯年龄、不唯学历、不唯身份、不唯职级选拔群团干部,明确要求上海市工青妇机关内设机构精简幅度不低于25%,基层一线人员在工会、妇女代表大会代表中应占80%以上。用上海市委副书记应勇的话来概括,就是“不拘一格、五湖四海,增强群团工作力量。”
3月31日,尹勇忙上忙下,招呼110多家金融机构的团委负责人入座。这一天,上海成立了自己的金融团工委,尹勇便是这个新设共青团机构的筹建人之一。作为在此轮上海共青团改革中“补”进基层大口团工委一线的机关团干部,尹勇成功把自己在团市委统战部青联工作的经验带去了新成立的金融团工委。
密切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
在上海,适应发展形势和任务的变化推进群团改革,为的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在推进改革试点的过程中,上海强调分清轻重缓急、循序渐进。强调牢牢把握群团改革的目标方向,坚持党的领导,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把群团组织建设得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坚强有力,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支重要力量。
上海市级群团各级组织中基层一线人员比例明显提高。最新召开的团市委全会增选了委员和常委会委员,增选后,委员会中来自基层一线青年比例从51.7%提高至58.5%,常委会中来自基层一线青年比例从15.4%提高至42.1%。基层一线人员在上海市妇联执委中的比例由57.5%提高到58.4%,在常委中比例由23.5%提高到29.4%。而基层一线人员在上海市总工会委员中的比例从改革前的20.7%提高到40.1%,在常委中比例从11.8%提高到25%。
据悉,上海接下来还将结合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推动市区两级机关干部常态化联系基层。如上海共青团,要求每年不少于1/3的机关干部担任基层团建联络员,到基层服务时间不少于工作时间的1/3。
今年6月下旬,上海还将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将改革推广到其他相关群团组织。目前,中共上海市委已明确将上海市工商联、上海市科协、上海市侨联等9家群团组织纳入第二批改革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