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热热闹闹的2017春夏上海时装周落下了帷幕。十几年下来,上海时装周知名度和关注度越来越高。随着上海时装周活动的日渐丰富,每到时装周期间,每一个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似乎都不得不注意到这一场“城中盛事”。
这季上海时装周,诸多媒体同行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跑不过来”。这两年,上海时装周发展迅猛,除了“保留节目”新天地太平湖水上秀场的作品发布, 组委会“开疆拓土”的脚步一直没有停下——
去年4月首次举办的配套商贸展会MODE上海服装服饰展已经走到第四季,并搬到了更开阔的越界世博园;上一季全新推出的LABELHOOD先锋时装艺术节继续在洛克外滩源集结新锐时尚设计和新鲜创意势力;上半年首次尝试童装专场秀后,时尚地标800秀在这一季迎来了16场童装发布会;而这一季,面向普通消费者的全新概念版块“上海时装周末”又包含了时尚音乐盛宴FASHIONROCKS、时尚电影展ASVOFF、提倡环保时尚生活的Greencode等一系列融合大众流行时尚文化的项目与活动……不断出现的新版块新活动令人目不暇接,但每一个版块的推出并不是组委会“灵光一现”,而是根据需求应运而生。
“刚开始办时装周,我们也以为时装周就是走走秀,但现在完全不同了。”上海时装周组委会副秘书长吕晓磊告诉记者,以帮助原创本土设计品牌实现商业落地为己任,上海时装周正在努力搭建不同层次的平台挖掘优秀设计师,并集合国内外优势资源,试图打通整个产业链。上海时装周不再仅仅是一个“秀场”,而更像一个中国原创时尚品牌的孵化器。
MODE:越来越专业
作为帮助品牌从“秀场”走向“市场”的重要平台,MODE上海服装服饰展在去年4月 2015秋冬上海时装周上一经推出就引起强烈反响。这一次,走到第四季的MODE入驻越界世博园,开启了全新的旅程。老厂房改建而成的四层建筑近1万平米的面积,汇集了上海、北京、香港、台北、东京、首尔等亚洲最in城市的32家SHOWROOM,加上分会场ONTIMESHOW和THE HUB,覆盖品牌500多个。
所谓showroom,简单来说就是设计师与买手或经销商之间的“中介”,showroom通过展示,帮助服装设计师对接买手,并产生订单。可以说,showroom是设计师与买手之间最重要的桥梁。
“毋庸置疑,上海时装周是全国最大最全最专业的时装周,比较大的特点是买手来自全国各地。”苏龙是Tudoo Showroom的主理人,他告诉记者,早在11年Tudoo Showroom就在广州成立,每月都会进行订货会,同时他们也去过深圳、去过香港参加时装周,但都是南方的买手比较多。而上海时装周所汇集的买手基本覆盖了全国各地,十分有助于他们了解整个市场的需求。举例来说,现在许多组货店的中小买手开始转型升级做买手店,开始注重产品的品牌。“这些店主非常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他们沟通也帮助我们showroom更接地气。” 苏龙说,帮助他们深入了解市场,是MODE带给Tudoo Showroom最大的收获。
而对更多的showroom来说,“专业”是MODE吸引他们更重要的特质。进入第四季,MODE的专业氛围越来越浓了。很少再见到纯粹去拍照的时尚爱好者,每个showroom里都能看到紧张商谈的场景。
根据上海时装周提供的数据,10月13至16日MODE在越界•世博园主会场吸引了超过6000人参观,渠道买家占比近五成,其中买手37.1%,代理商10.8%。较上季渠道买家类观展比例增长约8个百分点,观展买手总体数量较上一季同期增长27%。
吕晓磊介绍,这次MODE展结束后,每个showroom都已经口头表示获得了订单。具体的订货数据还需后续确定。
命运的改变
越来越专业的MODE自然也吸引了不少国际上享誉盛名的专家、买手和时尚人士前来参观。
北美殿堂级买手Lorenzo Hadar,世界顶级时装展会Tranoi全球总裁David Hadida,意大利Vogue资深时装编辑、Vogue Talent负责人Sara Maino,著名时装评论人Diane Pernet……这些普通人或许不太熟悉的名字,对于设计师来说可都是大神级人物。他们的到来,很有可能会大大改变品牌的命运。
上一季, Sara Maino从MODE 里带走了Tommy Zhong与XU ZHI,甚至还把Tommy Zhong带去了米兰时装周。Lorenzo Hadar则看中了LEAF XIA和CHEN PENG。这一季,这些被“相中”的品牌不是入驻LABELHOOD就是走进了新天地的A秀场,以更成熟的面貌出现在上海时装周。
不仅仅是在MODE,这些大神们游走在新天地秀场、LABELHOOD、专业论坛和各种官方活动之间,用好奇的眼光去发现的同时,也用国际的专业眼光审视着上海时装周。一位MODE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Diane Pernet会让模特试穿她选中的衣服,拍照,上传社交媒体。Sara Maino也是不停地拍照、上传,看完了组委会给她安排的,她还主动要求再看一些品牌,并将所有图片带回了意大利继续研判。
让越多国际知名的“圈里人”接触更多本土设计师和品牌,本土品牌就有更多机会进入国际时尚圈的视野。
虽然这一季他们最终挑选出了哪些品牌还不得而知,但有理由想象,下一季的米兰时装周,就会有更多中国新锐设计师品牌的身影。
热闹背后,依然稚嫩
法国时装展会Tranoi首席执行官David Hadida是第一次来上海。上一季时装周,他的父亲曾经来过。“我爸爸和我说你一定要去上海看看,那里有很多很多东西。”David Hadida父亲Armand Hadida是巴黎老牌买手店L’Éclaireur的创始人,曾经对上海时装周做出十分冷静的评价:“我在上海看到秀大多像是毕业作品,或许表面挺热闹,可还处在稚嫩的基础阶段。”[1]
“我们是一个包容性的平台,必须先把量积累起来。”对于上海时装周的设计水准,吕晓磊并不避讳,她认为,上海时装周提供一个平台把设计师、买手、Showroom、制造商都汇集起来,给予他们良好的沟通条件和机制,同时让所有人都对这个产业产生兴趣,这就是上海时装周对时尚产业发展最大的贡献。
这几年,吕晓磊自己也没少花功夫给身边的朋友“洗脑”。最近,百联集团决定组建自己的买手团队,在百货中引入买手店的业态。这就是吕晓磊几年来不断给百联集团思想灌输的结果。“百联是一个非常大的集团,半条南京路都是它的,如果它开始转型,整个上海零售格局都有可能改变。”吕晓磊说。[2]
然而在百货中做买手店,成本高、风险大,需要品牌有一定的成熟度。吕晓磊认为,不得不承认,和欧美成熟的时尚产业相比,中国无论是设计师、买手还是showroom,都还比较稚嫩。但与国外不同的是,中国目前没有特别大的商业品牌,一些设计感强、个性与商业性兼具的独立设计师品牌需要像大百货这样更广阔的平台;而当传统百货在受到电商冲击寻求出路时,用独一无二的设计师品牌留住客户,倒也不失为一剂良方。
[1]界面新闻,《在上海时尚活动密集的这一周,有人异常忙碌,而更多人只是被无意中卷了进来》,邵卉
[2]好奇心日报,《那些在上海时装周上买货的人,到底都是谁?》,张田小 温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