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形成大市场大监管格局 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机构精简了41.4%,执法力量整合下沉到一线。
在桃林路上,一块写着“上海市浦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的蓝色标牌前天已悄然竖起,这里正是全市首个将工商、质监、食药监管理职能“三合一”的机构。浦东在全市率先探索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将形成大市场、大监管的格局,为浦东综合配套改革拓展内涵、为全市改革探索经验。
从“重准入”到“重监管”,新成立的市场监督管理局担负着探索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关系的使命。市政府副秘书长、浦东新区区委副书记、代理区长孙继伟表示,浦东新区将以改革为引领,进一步探索宽进严管,激发市场活力;探索精兵简政,夯实基层基础;探索创新管理,破解社会综治难题,借助改革推动浦东发展的新跨越。
探索“大市场”审批机制
此次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原工商、质监、食药监三部门职能、机构、人员的全面整合。但这一整合并不是简单的“1+1+1=3”,而是完全打破原来的部门格局,重新进行职能、机构的设置与分配,重塑一个新的“市场监督管理局”,从而实现“1+1+1>3”的“化学反应”。
在创新注册登记制度、优化市场准入方式方面,据浦东新区副区长丁磊介绍,通过体制改革与政府职能转变、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机结合,浦东将进一步探索“大市场”审批机制,逐步实现原三部门市场监管领域行政审批“一门受理、一表申请、一口办理”,为此成立了“注册许可分局”。
原先,一家企业登记许可要跑到三个部门办理,营业执照的办理要到工商部门,组织机构代码证办理要到质监部门,餐饮服务许可证要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而现在,新成立的市场监督管理局注册许可分局就可以独立承担这些职能,优化流程的具体方案目前已在研究中,将减少中间环节,缩短准入时限。
打破监管“分段而治”
在原来的监管体制下,质监部门管理生产领域产品质量、食品安全,工商部门负责流通环节的产品质量、食品安全,食药监部门负责药品保健品监管、餐饮食品安全,这三个部门内设有“食品安全处”。此次改革的一大亮点,就是彻底打通了机构设置,破除“分段而治”,实现食品安全领域的统一监管。
浦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管捍东告诉记者,通过全方位整合、融合,浦东将推进从生产到流通、消费环节的一体化、全过程、高效能监管,消除市场监管盲区,破除“各扫门前雪”的分段式监管弊端。其中,应急指挥中心将对突发食品药品安全、市场安全、公共安全等事件做到快速反应、稳妥处置。
与此同时,浦东新区还将原先三个部门涉及的12315、12331、12365、12345等投诉、求助平台、热线进行整合,以一个公众诉求处置平台统一受理,实行“公众诉求处置一体化”。一旦消费者遇到食品质量、产品质量等问题时,都可以直接找市场监管局。
在市场监管体制进行改革后,相关的执法职能整合、众多法律法规执法主体的调整也已基本完成。按照“能合并尽量合并”的要求,以符合《行政处罚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为前提,浦东对原有三个局的178种执法文书完成合并150种、文书统一率84.3%,为市场监管局进一步提高执法办事效率打下了基础。
八成人员在基层一线
加强监管的关键就是要把执法力量整合起来,下沉到第一线。改革后,浦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内设机构由原来的29个减少至17个,精简了41.4%,全局80%以上的人员在基层、在一线从事行政执法工作。
对应浦东36个街镇和几个开发区,改革后的市场监管局着力形成“36+X”的市场监管格局。“36”,就是与街镇一一对应设置36个市场监管所;“X”,就是与相关开发区体制相衔接,在重点区域设置派出机构,保障重点区域的市场安全。三林市场监督管理所所长金永顺告诉记者,该所目前共有20多人,分别来自原工商、质监、食药监三个部门,“我们已经针对基层执法,接受了多次指导和培训。”
据管捍东介绍,为推进综合执法,此次还专门整合成立了综合执法稽查支队,加强对跨区域、跨领域以及专业性较强的重大案件执法监管,严厉查处市场重点违法行为。此外,还将进一步加强社区联动执法,发挥街镇对地区市场安全特别是食品安全的总牵头作用,加大区域综合协调和联合执法力度,构建社会共治格局,推动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社区的纽带作用、公众的参与作用。 本报记者 唐玮婕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