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处城墙遗存、大型夯土建筑、手工作坊园区 陕西惊现90万平方米西周古城
位于今天陕西省扶风县、岐山县一带的周原遗址,东西长70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为公元前11世纪至前8世纪的一座大型古遗址,作为周文化的发祥地和灭商之前周人的聚居地,历来为世人所瞩目。记者昨天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周原博物馆联合组成的考古队,对周原遗址历时半年的踏查、勘探、航拍等考古调查近日结束,取得一批极其重要的考古新成果。
据悉,这是周原遗址迄今最为全面系统的一次考古调查,旨在探寻周原遗址商周时期的聚落布局,调查总面积约50平方公里,调查断坎600条,记录遗存采集点近3000个,获得了一批丰富的商周时期聚落布局资料。
周原考古首次确认发现周城
经过全方位的考古调查,考古队在周原遗址新发现了多处城墙遗存。联合考古队在上世纪80年代于凤雏南及贺家北发现的两段夯土墙基础上,通过航片分析与勘查判断,确认在周原遗址首次发现了一座西周晚期的城。这座城东西长约1510米,南北宽约640米,面积近90万平方米。
为古公亶父迁岐之地添新证
考古人员在周原遗址共发现大型夯土建筑近40座。在其中一大型建筑区内,发现了一条石铺道路,路面铺设细碎石子。最令人关注的是,过去曾在云塘西南发现过一块空心砖,而这次又发现了两块空心砖。
专家介绍说,空心砖为先周时期高等级大型夯土建筑的建材。这三块空心砖处于凤雏东南至礼村北壕及齐家沟东岸一带,专家由此推断,这一带存在有先周时期的大型夯土建筑,为周原遗址为古公亶父迁岐之地增添了新证据。
据记载,3000多年前,为避西方族众的攻扰,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即周太王)率族人迁居到岐山。
首次发现了手工漆木器作坊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种建荣说,调查发现了36处手工作坊,使该遗址发现的手工作坊遗存累计达56处,其中成规模的28处,涉及铸铜作坊、制骨作坊、角器作坊、玉石器作坊、蚌器或漆木器作坊、制陶作坊6大类。
在齐家沟东岸面积约1.1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考古新发现一个集中连片分布着6类6个作坊的“手工作坊园区”。专家说,作坊产品均较单一,说明当时的周人手工艺非常发达,专业化程度很高。不少陶器或石器上刻着“王”字,种建荣说,这或说明这一作坊区与王室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这些手工作坊里,考古人员首次发现了漆木器作坊,而当时漆木器上的装饰物竟然是蚌器。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