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产“隐姓埋名”
近日,一个《你找到合适的深圳特产当手信了吗?》的网络调查出现在深圳某论坛上,有68.81%的网友表示深圳并没有自己的特产。春节将至,不少在深圳耕耘一年的人返乡时都希望带上深圳特产作为手信赠与亲朋好友,一走进商场、超市,他们在货架上并没有看到深圳特产,而各地的特产比比皆是。一名商场工作人员表示,深圳没有鲜明的特产,所以周边城市一些广为人知的产品就填补了空白,另外国外零食也抢占了年货的市场。
■记者感言:事实上,深圳有100多个中国驰名商标,珠宝、服装、电子产品一直是深圳的优势产业,但商场里,深圳生产的产品却没有以“深圳特产”的形式出现。在移民城市,特产不“特”几乎成了通病。对于像深圳这样的大城市,政府和企业还应更加重视深圳本土的产品推广,进行特产文化的挖掘和建构,赋予一些特色产品以文化意义。当然,未来的特产不一定只是好吃,所有高质量、有内涵、具有本土文化符号意义的产品都可以成为特产。
大理市委书记清扫旱厕
日前,大理市委书记褚中志等人来到桃源村桃源码头,开展清洁活动。他与另几名工作人员走进桃源码头的旅游厕所。厕所年久,是老式蹲坑、便槽,臭气熏天。褚中志左手拿笤帚扫烟头,右手持铁钳,夹起地面上的脏卫生纸,工作人员则用水冲刷地面,清扫了20分钟。当日下午,大理市约33万人参与了“三清洁”大扫除活动。
■记者感言:市委书记干“臭事”引来部分人对其作秀的质疑。在笔者看来,此秀背后的积极意义不应被忽略。首先,这是一场“真秀”,他扫厕所时没有穿鞋套,没有戴口罩,夹的是最脏的卫生纸,扫的是最臭的老式旱厕。想想看,市委书记多一点这样的身体力行,手下的官员哪个敢忽略对市区卫生环境的治理?哪个居民不会为自家自村小环境尽一分力?所以“秀”是好事,“治”也一定要跟上。
文汇报记者 赵征南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