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车马上就开,傍晚就能到家,晚饭吃什么?”上午9点15分,从上海开往沈阳的G1258次列车12号车厢里,一位东北大汉刚刚放好行李坐下,就掏出手机这么嚷嚷着,惹得四周旅客纷纷冲着他笑,大汉不好意思地捂着手机又小声说了几句,然后匆匆挂断。
昨天是春运第八天,也是北方习俗中的“小年”,大量旅客动身返乡,特别是前往西南、西北、东北等方向的中长途旅客,铁路节前出行开始进入高峰,上海铁路局一天就发送旅客125万人次。
跟着一群大包小包的旅客,记者也踏上了G1258次列车,感受这趟北上的“回家列车”,更感受异乡客们回家过年的喜悦。
少了“熟悉的风景”
此前几年春运,记者曾经坐“绿皮车”前往阜阳和成都等地感受过“回家路”,看到不少拿“无座票”的旅客,早早到车站排队候车,就为了能在车厢通道乃至洗手间旁占一小块地方,然后拿出随身携带的小板凳、报纸,一坐就是二三十个小时。
不过,在去沈阳的这趟高铁上,这些“熟悉的风景”消失了。由于采取了“不卖无座票”等限流措施,因此G1258次列车一路上始终保持满员但不超员的状态,一节节车厢走过去,看不到空位置,行李架上也摆满了旅行包,可在车厢连接处等地,只有几名因为久坐而起身舒展筋骨的旅客。有旅客开玩笑,说这样没有春运的感觉,就像坐上了一趟人比较多的普通列车。
坐下和旅客攀谈起来,没说几句,又扯到了“买票难”上。多名旅客告诉记者,去年底上海开通了前往东北多个城市的高铁后,到沈阳的车票好买不少。
领着侄子回沈阳老家过年的焊工老刘说,他到昆山打工好几年,春运回家从来没买到过座票,今年本来担心一路站回去侄子年纪小吃不消,结果托厂里懂电脑的人在网上买到两张高铁二等座票,解了“燃眉之急”。“高铁是好,又快又舒服,以前要坐30个小时,现在不到10个小时就到。”老刘说,“就是坐着有点心疼,一张票700多,慢车硬铺才400块。”
车厢里也有“年味”
不过,随着列车的飞驰,眼见一个个车站倒退着消失,对车票的“纠结”很快被抛在脑后,车厢里,旅客们开始打盹、打牌、玩手机、看iPad,还有的则开始讨论起过年的事情,气氛渐渐活跃了起来。
杨女士和老公低声耳语着,商量去哪里给孩子买新衣服。这对夫妻都在徐州打工,因为有点技术,每个月加起来能赚1万元,不过老家有老人,还有3个孩子,平日开销也大,日子一直紧巴巴的。算来算去,包括年货、红包和新衣服,杨女士最初的预算是3000元,不过,说着说着,她又改了主意,“回头再多取1000元,给孩子的衣服买好点,过年一定要穿得好看。”
等到午饭时间,大概是北方人豪迈的天性,再加上空间相对宽敞,好几节车厢里都有人拿出啤酒或白酒,又从包里翻出红肠、罐头,开始“聚餐”,还邀请周围旅客一起吃喝。
在15号车厢,车还没到枣庄,老马手里的一瓶白酒就快见底了,嗓门也渐渐大了起来。据他老乡说,老马心情好就喜欢喝两口,“今天回家了,心情特别好”。
这时,老马撕开一袋红肠,分给众人一起吃,这是他家乡的特产,是老婆怕他吃不惯江南的饭菜特意寄来的。有人逗他,“老马,你平时把红肠当宝贝一样收着,现在怎么舍得拿出来了?”老马回答说,“马上都要回家过年了,鸡、鱼、海鲜敞开来吃,红肠算啥呀?”说完,车厢里发出一阵笑声。
文汇报记者 叶松亭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