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85岁老人给住院老伴的加油“情书”。 网络图片
临近春节,上海三级医院的病人慢慢少了——谁都不想过年时住院,但总有一些病人因为病情关系回不了家。
总有一些患者回不了家
不少住院病人正在办理出院手续,三级医院难得冷清起来。站在护士台,仁济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皋源望向重症监护室(ICU)病区,默默地清点人数,床位空出了五六张,“今年,至少得有十三四名患者留在医院过年了。”
这些都是重病患者。13床的老先生是大学教师,肿瘤术后化疗期间出现反复呼吸衰竭,累及全身多脏器衰竭,一直处于似醒非醒的状态。老先生的爱人并不放弃,坚信老伴就是“一层纱蒙在了脸上,去掉就好了。”
昨天,皋源查房,轻轻拍拍老先生,“快过年了,回家好么?”老先生特别激动,挣扎着想坐起来,但始终没有力气。一旁来探视的老伴开始抹泪,“我们就在这里过年,没事,你一定会好起来的。”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我们很清楚回家过年对于病人的意义,尤其ICU以老年患者为主,他们大部分意识清醒,相比年轻人更渴望团圆。”多年坐镇ICU让皋源形成了严谨的性格,但看着老人眼巴巴的眼神,他开玩笑,“就在这里过呗,我们给你拜年,多热闹!”老人们听罢,个个笑靥如花。
爷爷写“情书”给老伴打气
与普通病房不同,ICU收治了最危重的病人,且不允许家属陪护。年关临近,这种“分离”无疑更难熬。最近,一名老先生“隔墙”为老伴打气,令仁济医院心脏外科监护室的护士们感动不已。
主人公是85岁的退休老教授彭啸鹿,在老伴昏迷住院的日子里,他坚持每天写“情书”,转交给护士念给ICU里的老伴听。
“书凤:努力克服困难争取尽快康复。你知道我们都在盼望你回家过春节。”“情书”的内容十分简单,写在一张张小纸片上,但几乎每封都配有彭爷爷亲手作的插画。有时是鲜花,有时是小鸟、鱼儿和气球;有次还出现老两口的肖像画,彭爷爷还用心地标注了一句:“对不起,眼力不好,把你画丑了,莫见怪。”
心脏外科重症监护室护士长郑微艳在微信上转发同行贴出的“情书”,很快引来围观,没多久,“情书”开始在微博、微信上热传。原来,这个爷爷身在怀化,老伴在当地求医,不过,这并不妨碍他们接受来自各地的新年祝福。
“在ICU,见多了生死,就更懂得欣赏美,珍惜爱,愿奶奶早日康复,与爷爷团聚。”郑微艳说。
医院里的“别样团圆”
考虑到患者和家属“长期分离”缺乏人性化,患者情绪不好,也不利于康复,郑微艳所在的心脏外科ICU很早之前就开始启动家属定时探视制度。
昨天中午,10床爷爷的儿子走进心脏外科ICU,不仅给爸爸带来自家饭菜,还带来厚厚一叠照片。借助图钉、胶水,儿子小心翼翼地把照片粘在父亲抬眼可以看见的墙壁位置。
“人生走到后半程,美好的经历就是最好的记忆吧。”郑微艳站在病房外,不想打扰父子俩的独处。她说,这就是医院里别样的“团圆年”。
文汇报记者 唐闻佳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