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值班的官兵把家属接到岛上团圆。 江山摄
1月29日,除夕前一天,素有“上海第一哨”之称的东海舰队某水警区佘山观通站官兵提前吃了年夜饭。
官兵们驻扎在离陆地40余海里、面积仅0.088平方公里的孤岛,岛上无水、无电、无居民,生活用品全靠外界补给,自然环境恶劣,常年受风、雨、雾困扰。在这个几乎与世隔绝的“迷你”小岛上,守岛官兵以岛为家,扼守长江口,守卫大上海,用青春和热血默默地奉献在祖国的海防线上。
除夕战备任务重
“提前一天吃年夜饭,是这里的传统。”四级军士长邓军礼说。他是岛上唯一的卫生员,也是岛上最老的兵,已经守岛第16个年头了。为了值班与团圆两不误,邓军礼连续两年把妻子和女儿从河南老家接来,今年已是他在岛上过的第10个春节。这或许是守岛官兵最好的选择。电源班上士吴邦顺及雷达班四级军士长卫海亭,也把家属接到岛上过年。
“最主要是考虑除夕夜战备任务重,才把年夜饭提前。”副营长高海然是从这个岛上提拔的,在他当站长的时候,就是这么过的。每年春节,营领导都在岛上陪官兵们过年,一起提前吃年夜饭。
小海岛连着大航母
晚饭时分,食堂里4张圆桌一字排开。每桌2个火锅、6个凉菜、8个热菜。“气象兵胡思冰业务过硬,被选到我国首艘航母辽宁号(舷号16)服役,16个菜代表着小小海岛也连着大航母。”炊事班班长李俊说,来自16个省市的官兵,各做一道,虽然简单,但年味很浓。
“为了做好今年的年夜饭,站里征集了官兵们的意见,并通过军人委员会,最后定下菜单并落实到人。”站长孔辉说,今年的年货,一改以往“岛下送什么,岛上就用什么”,上级机关按需补给,精确到人,既满足了守岛官兵的愿望,又大大减少了浪费。
开饭前,官兵们集体高歌《人民海军向前进》,赶来团聚的军嫂及“小海娃”们在一旁和着,高亢嘹亮的歌声飘到很远很远……
岛上名菜:野菜炒肉
晚6时,年夜饭正式开席。
高海然对小岛充满感情,说起岛上的事儿,如数家珍。
“第一道,野菜炒肉。这是岛上名菜,在重大节日和招待贵宾时才有。野菜是岛上自然生长的,鲜肉是官兵们自己养的猪,不喂任何人工饲料。”
“第二道,新鲜菜粥。岛上本没有菜地,官兵们动手垦荒。菜地里的土都是官兵们从岩石缝里一点点抠,从陆地一点点带,慢慢攒起来的。我们把这些菜当战备菜,只有把上级机关补给的吃完后,才舍得采摘。”
“第三道,鲜紫菜汤。落潮的时候,小岛四周岩石上,布满了新鲜紫菜。但为了安全起见,这道菜平时不大做。”
“第四道,酱油拌饭。我们称它为‘救命饭’。过去遇上恶劣天气,补给船不能及时补给,官兵们一日三餐只能吃‘老三菜’,即土豆、海带、粉丝。‘老三菜’吃完了,就靠吃酱油拌饭了。年夜饭上这道‘硬菜’,就是要告诫大家,要节约粮食,时刻紧绷战备弦。”
……
近年来,岛上建起了现代化的蔬菜大棚,还有了温度可调的冷库、多功能烤箱等,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高海然说,“回岛过年的感觉真好。”
食堂外,雨淅沥沥地下着,气温接近0℃。食堂里,暖暖的,洋溢着家的味道,还有战斗的激情。
文汇报通讯员 江山 记者 朱斌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