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韩剧《继承者们》、《来自星星的你》,还是电影《小时代》系列,时装华服越来越成为当下影视剧中抢眼的视觉元素,有时甚至喧宾夺主。当名牌服饰像走马灯一样,在银幕和荧屏上轮番过场时,某些影视剧的剧情故事或人物塑造却成了似有若无的陪衬。
“面子”抢了“里子”的风头。最终,大片简化为时装秀或广告片,成为一件洗熨一新的衣服,鲜亮平整,却失去了立体的层次。
时尚必然越位?当我们回顾影史中那些明星与时尚的“天作之合”,就会发现,那一件件艳惊四座的服饰,都是专为影片、演员设计的“私人定制”,是时尚大师与导演灵感碰撞的结果,不仅符合片子的基调设定,而且使得角色和剧情都更为丰满。在《蒂凡尼的早餐》、《埃及艳后》、《捉贼记》中,我们的目光始终聚焦在奥黛丽·赫本、伊丽莎白·泰勒、格蕾丝·凯莉身上,纪梵希、宝格丽等等诸多大牌配饰都是提亮、烘托的点睛妙笔,绝不会抢了主角的风头。如何合理地运用时尚元素,让今日沦为“画片”的影视剧能重新“立”起来,这些经典作品也许给出了范例。
华服渐欲迷人眼,影视剧成时装秀
在当下的一些影视作品中,最不缺的,就是时装。
电影《小时代》在不到2个小时的时间里,号称出现了七八十个服装品牌,演员们每换一个场景必换一套品牌服装,甚至连校服都是铮亮的巴宝莉。自带柔光的男女演员在沙发上尽情舒展身上那套 路易威登(LV)或菲拉格慕(FERRAGAMO),用慢动作品酒、扭头、微笑,俨然是制作精良的时尚广告。影片最后的压轴就是一场T台秀,直截了当道出了整部电影的实质:没有剧情,没有角色塑造,几个俊男靓女在大银幕这个时尚秀场上轮番走一遭,观众就心悦诚服了。
而本就打“视觉系”旗号的韩剧,更是把“时装秀”策略贯彻到底。韩剧的主角由原先的“灰姑娘”、“草根青年”逐渐让位给演艺明星、富二代,其中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后者可以理所当然地秀那些“贵到没朋友”的时装。在《来自星星的你》中,全智贤的一身大牌行头从不重样,连发箍、睡衣、拖鞋都是纪梵希、古奇新款轮流换。《继承者们》里的“长腿欧巴”更是个再完美不过的模特架子,罗德泰勒的西服、杜嘉班纳的衬衫、保罗·史密斯的毛衣……一张张时尚标签就好像金色亮片,能把再俗滥不过的剧情贴饰得华彩熠熠。
是有人审美出了问题吗?人们对时尚、对服饰美的追求其实无可厚非,奥黛丽·赫本在《蒂凡尼的早餐》里那一身纪梵希小黑裙至今为人津津乐道。但是,小黑裙在影片中是女主角——一个渴望跻身名流,又难掩天真的拜金女——性格的外化托衬,是推动剧情发展不可或缺的元素。《埃及艳后》中伊丽莎白·泰勒的宝格丽珠宝,不单是塑造艳后形象的添花妙笔,珠宝本身更被角色赋予了特殊的烙印,仿佛这款蛇形手镯,就是为埃及艳后量身定制。然而,在当下影视剧“时尚炮弹”的狂轰滥炸中,五花八门的服饰像跑龙套一样轮番过场,不仅分散了观众对剧情和角色的关注,也压榨了任何一件时装本身的魅力。
影视是一门立体的综合艺术。通过场景、表演、剪辑、对白、音乐、技术特效等诸多元素的重重叠加,观众得以理解剧情的推动,与剧中角色感同身受,并且在放映结束后,在叙事留白的咀嚼中,品读更深层次的意旨。所有这些艺术元素,都是一一咬合、相得益彰的。但今日的某些影视剧,在思想内涵上平平,却大量使用华丽的画面、震撼的音响来制造感官刺激,遮盖并且淡化了其他和内容相关的环节。
叫人眼花缭乱的服装,亦是其中的一种体现——当情节、人物都在华丽的换装秀中弱化到似有若无,一部影视作品已经削去了它的多维棱面,充其量也只是一沓时装画片而已。而这种赤裸裸的炫耀,也背离了时尚的本质。时尚大师香奈儿认为一件外套并不只是一件衣服,而是生活态度和社会形态。赫本之子曾说,母亲即使只是披着一个装土豆的口袋,也能够显露出高雅的气质,毕竟,时尚是灵魂的放大镜。
□华丽风
《埃及艳后》(1962) 宝格丽
1962年在罗马拍摄《埃及艳后》的时候,伊丽莎白·泰勒戴着有名的“蛇表”,拍下了下面这张照片。这款黄金镶钻蛇形腕表就记录下了宝格丽Serpenti系列在1960年代最美艳的诱惑气场。而后,该系列转为自然元素加以风格化的表现,简洁括约,成为该品牌1970年代早期的核心主题。
伊丽莎白·泰勒曾经说过,她出生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母亲手上的婚戒,从来到世上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这位世界级美女一生对珠宝的狂热迷恋。价值连城、硕大无比的珠宝成为她造型的标志之一。Bulgari(宝格丽)是泰勒唯一认识的意大利词汇。
泰勒的宝格丽祖母绿项链见证了泰勒与理查德·伯顿的爱情。在罗马拍摄《埃及艳后》时,理查德·伯顿为泰勒买下这款项链,项链的吊坠还可以作为胸针佩戴。
2012年,“宝格丽125年意大利经典设计艺术展”在上海举办,600件精品作品中,就有伊丽莎白·泰勒私人珍藏的数件品牌珠宝,其中自然也包括了理查德·伯顿赠与“艳后”的那枚重达23.44克拉的八角阶梯切割祖母绿钻石胸针。
《捉贼记》(1955) 克里斯汀·迪奥
1947年,克里斯汀·迪奥(Christian Dior)推出了著名的“新风貌(NewLook)”系列。迪奥的“新风貌”对当时的女性来说可能就是“自由”的另一个代名词。夸张地说,是迪奥的“新风貌”真正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因为有了“新风貌”,战争遗留在女性身上的保守和呆板逐渐褪去,女性重拾起对美的追求,仿佛整个世界都再次华丽起来。因此,“新风貌”成了战后的女性时尚标记。
1951年,一场在威尼斯举办的豪华化妆舞会中,迪奥给画家达利的夫人以及歌星戴西设计了晚装,获得极大好评。这个舞会后来被希区柯克拍成了电影《捉贼记》,并成了“新风貌”系列服饰的免费广告片。
《欲望都市》(2008、2010) 普拉达、迪奥等
说到现代时尚剧的开山鼻祖当属《欲望都市》莫属。如今的《绯闻女孩》、《小时代》,在《欲望都市》面前都是晚辈了。《欲望都市》最早是在1998年以电视剧的形式第一次出现在美国人的视线中。在当时,对已然以开放的形象自居的美国来说,也是第一次有如此直白片名的电视剧。以纽约为背景,电视剧讲述4个女性好友各自在纽约的生活,亮点绝对是大胆开放的大聊特聊,由此该剧被美国大众所熟悉并喜爱。到了2008年,它第一次被搬上了大银幕,从此掀起了全球的“闺蜜时尚”主题的作品浪潮。随着它的成功,时隔两年,电影《欲望都市2》不但气势不减,反而来得更为华丽与霸气。普拉达、迪奥、巴宝莉、马诺洛、杜嘉班纳、芬迪等国际知名大牌都先后出现在两部电影中。
□淑女范
《蒂凡尼的早餐》(1961) 纪梵希
1961年,奥黛丽·赫本穿着设计师好友休伯特·纪梵希专门为她设计的黑色裙装,戴着黑色的长手套和蒂凡尼珍珠项链,绾着高高的发髻,一手拿着咖啡杯,一手捧着羊角包,走进《蒂凡尼的早餐》的镜头,成就了电影史上那条著名的“小黑裙”。事实上,影星奥黛丽·赫本正是纪梵希品牌创始人休伯特·纪梵希的灵感缪斯,两人的合作可谓20世纪60年代电影明星和服装设计师的一个梦之队。他们在《蒂凡尼的早餐》中打造的一系列经典形象,尤其是那款小黑裙,是任何时尚百科全书和时装编年史上不容略过的佳作。
赫本之子在回忆录里这样说:“休伯特经常开玩笑说,母亲即使只是披着一个装土豆的口袋,也能够显露出高雅的气质。然而正是这个诙谐的家伙为母亲设计出了那条经典的黑色连衣裙。那简直就是一件灵魂放大镜,它看起来仿佛是保守风格的礼品包装材料,却能够完美展示母亲内心的品质——平凡中的高贵。当母亲穿着这条裙子出现在全世界面前时,不论是中年妇女,还是年轻的姑娘,都想拥有这样的裙子。”
除此之外,纪梵希为赫本在《龙凤配》、《下午之爱》、《千面丽人》、《巴黎热情似火》等影片中设计的戏服,都证明了时装和电影明星的联合,无疑是“1+1>2”的完美结合。
《了不起的盖茨比》(2013) 普拉达&蒂凡尼
在2013新版《了不起的盖茨比》电影里,设计师缪西娅·普拉达设计了40套戏服。
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正因为那些美得令人分心的普拉达华服和蒂凡尼复古饰品,把1920年代美国纽约的上流社会衬托得更加纸醉金迷。不知从何时起,现代的时尚领域总是追求各个年代的复古元素,这当然和时尚永在循环不无关系。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定义的那个“黄金年代”。但随着2013版《了不起的盖茨比》上映,这一股华丽复古风刮得更为彻底。我们看到上海的爵士酒吧一夜之间都变成了20年代的纽约。主题派对里的场景、音乐,应服装要求打扮的人们,这一切让人有转换时空的错觉。“盖茨比”主题的婚礼也变成了全球范围内的一大热门。这就是电影的魅力。2013年4月,位于纽约第五大道的蒂凡尼旗舰店也焕然一新,整个店面风格和橱窗设计完全以《了不起的盖茨比》为灵感进行了超奢华打造,并且以电影为设计灵感的珠宝系列也同时上市。为同期上映的电影起到最浪漫的宣传效果。
这是一个前后被翻拍过多次的小说作品。但不同的年代用不同的方式来演绎同样的经典,是无法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孰高孰低的。2013版的《了不起的盖茨比》至少可以被称为一场视觉盛宴。
□简洁
《薄伽丘70》(1962)/《时尚先锋香奈儿》(2009) 香奈儿
设计师可可·香奈儿为意大利和法国合拍的电影《薄伽丘70》设计了戏服。四大名导,四大美人,四个故事。电影的一大亮点,就是女主演之一罗密·施奈德在影片中演绎了经典香奈儿套装。
到了2009年,香奈儿自己的故事被搬上了大银幕。在时尚界也属一大盛事。电影《时尚先锋香奈儿》以可可·香奈儿女士本人的名字为电影名,更有向她本人的一生传奇致敬的意味。影片总透露着些许女权主义色彩,正如香奈儿这个品牌多年来给人的品牌形象。
《低俗小说》(1994) 阿玛尼
这是昆汀·塔伦蒂诺1994年的作品。危机四伏之中,过了气的“热舞王子”约翰·屈伏塔再度出山,和乌玛·瑟曼大跳扭腰舞,暧昧妖艳,被奉为1990年代最经典的镜头。镜头里两位影星衣着简单,每个细节都充斥着一股美国黑帮式的酷劲,那些蓬松的卷发、冶艳的妆容、尖跟船型高跟鞋、大气硬朗的尼质女大衣,还有黑装配仔裤……身穿白色衬衫和黑色九分微喇裤的乌玛·瑟曼体现出1990年代简洁中性风格的时髦范儿。
如果你知道,这一切漂亮流畅的服装线条,是由乔治·阿玛尼本人精心打造,会不会再去重温一遍那些个经典镜头呢?
《安妮·霍尔》(1977) 拉夫·劳伦
我们看伍迪·艾伦的电影总是为了看他怎么讲故事。似乎每一部他的电影都能达到同一个效果,那就是轻松看片,认真思考。《安妮·霍尔》放到今天也是美国文艺青年的最爱。
在电影中,戴安娜·基顿的圆点领带、黑色马甲、卡其色长裤和礼帽构成了懒散俏皮的学院派形象,这个历史性的设计出自拉夫·劳伦(RalphLauren)之手,并掀起一波时尚潮流,随后蔻依、赛琳等品牌也相继跟风。拉夫·劳伦可以算是美国极具代表性的经典美式风格,也是少数多年一直保持同一种风格的主流时装品牌。
□前卫 《白日美人》(1967) 罗杰·维威耶
1967年,凯瑟琳·德纳芙,穿着罗杰·维威耶(RogerVivier)的银扣皮鞋,在名垂影史的《白日美人》中有过经典演出。随着这部电影的成功,女主角的造型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那双在电影里出尽风头的鞋子,后来被称为“维威耶美人”(BelleVivier)。设计师将大大的方形银扣缀在鞋头前端,革新传统的皮鞋设计。虽然近代出现了不少类似的设计,但要知道在上世纪60年代,是没有设计师会这样装上鞋扣的。
罗杰·维威耶先生本人自上世纪60年代为伊夫·圣罗兰设计鞋子以来,其作品就出现在不少当时的名媛淑女的脚踝上。凯瑟琳·德纳芙、玛琳·戴德丽、温莎公爵夫人,甚或是英女皇伊利沙白二世在加冕礼堂中,都喜欢穿罗杰·维威耶的鞋子。大明星伊丽莎白·泰勒、索菲亚·罗兰都是罗杰·维威耶皮鞋的忠实爱好者。他的成名作诞生于上世纪50年代为迪奥高级皮鞋部门担任设计师时期,因为大受欢迎,连续十年推出同系列鞋款。打响名堂之后,罗杰·维威耶在巴黎开设了自己的第一家门店,专攻高端皮鞋。由于当时在海外没有分店,从世界各地慕名而来的粉丝们几乎将鞋店的门槛踏破,其中就包括了当今炙手可热的奥斯卡影后妮可·基德曼,狂热的她无论是出席重大场合还是轻便出行,都少不了罗杰·维威耶相伴。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