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后遗痛是疼痛科常见的疾病,因疼痛持续时间长,程度剧烈,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近年来,对它的治疗越来越引起患者和医务工作者的重视,标志之一就是治疗时机已慢慢地从确诊带状疱疹后三个月,提前到确诊四周左右开始。已有大量资料表明,越早治疗,越能取得好的疗效。
带状疱疹不及时医治,易诱发后遗神经痛
急性带状疱疹(AHZ),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一种以较剧烈疼痛为特征的疾病,中年以上的人群,尤其老年人和免疫力降低者好发。
大多数病人为自发性刀割样或闪电样发作痛伴随持续性烧灼痛,也可为仅有发作性痛,部分病人可表现为针刺样痛或持续性烧灼痛,疼痛程度剧烈;有些伴有皮肤瘙痒或仅表现为皮肤瘙痒。这样一来,病人的日常生活明显受影响,尤其会引发夜间睡眠障碍,苦不堪言。
带状疱疹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医治,很容易发展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尤其皮疹较为严重,初始疼痛剧烈的患者,多数可发生带状疱疹后遗痛。年龄大于50、60、75岁的患者,罹患带疱后遗痛的可能性分别为40%、50%和75%。
最佳治疗时机:确诊带状疱疹二周后
目前将急性带状疱疹临床治愈后持续疼痛超过1个月者定义为后遗神经痛(PHN),这是困扰中、老年人群的顽痛症之一,持续时间短则1-2年,长者甚至超过10年。如果没有有效的控制疼痛方法,一般病史均长达3-5年。病人长期遭受疼痛的折磨而苦不堪言,不仅情绪低落,生活质量低下,工作和社交能力也会降低,甚至丧失。
由于该病开始多表现严重的皮肤问题,很多人包括某些医生,都以为皮肤好了就没事了,延误了治疗的最好时机。其实,在确诊带状疱疹二周后是开始治疗后遗痛的最好时机,此时介入治疗不仅可以立刻缓解急性疼痛,还可以大大降低后遗痛发生的几率。
更多时候需要多种治疗手段有效结合
预防后遗神经痛的措施包括:使用抗病毒药物,或皮质类固醇类药物,在发病前后注射减毒水痘病毒活疫苗,或注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免疫球蛋白。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泛昔洛韦等是治疗带状疱疹感染及其后遗症的常用抗病毒药物,然而它们没有预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作用。
【早期的治疗手段】
1、急性期应用硬膜外阻滞治疗。
在疼痛发生的相应节段进行硬膜外注射,可减轻脊髓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隔日反复治疗3-5次后,可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2、疼痛分布区域的神经阻滞治疗。
后遗痛好发于胸腹部,肋间神经是病毒易侵犯的部位,在肋间神经行走的路径上实行神经阻滞治疗,可使疼痛发生的区域立刻有明显缓解,反复治疗多次后可有明显减轻。
3、局部皮内注射治疗。
国内有报道使用局部皮内注射治疗病史在6个月以内的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临床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主要方法是将含有局部麻醉药和激素等的混合液以注射皮丘的方式在皮内注射。
4、口服药物。
阿片类药(缓释剂)、抗抑郁药、抗癫痫药等。有炎症时还要加用非甾体消炎镇痛药,但哪种药物最有效,尚有待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研究证实。NMDA受体阻滞药,如氯胺酮,对后遗痛也有一定疗效。
【后遗痛期的治疗方法】
后遗痛是疼痛持续超过3个月以上,其治疗仅靠口服药物效果一般不理想,除了使用早期的一些治疗手段外,还有以下一些方法。
1、介入疼痛治疗技术。
现代微创、介入治疗技术(神经阻滞、臭氧治疗、神经节治疗等)实施区域神经或神经根注药。区域神经介入治疗用于急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方法包括神经干、椎旁神经根及交感神经节注药和阻滞技术,对于疼痛超过6个月的患者有比较好的疗效。
2、射频治疗。
分为普通射频和脉冲射频。普通射频治疗是以高温毁损感觉神经取得阻断疼痛传到的效果。脉冲射频的主要优点是可控制温度<42℃,而根据目前的研究资料表明温度<45℃以下时不会损伤神经纤维,所以如果使用此种技术于镇痛的过程,不必担心会损伤神经根,因而它的使用范围将比现有的射频治疗更大、更安全。
3、电生理及神经功能调节治疗。
电生理治疗用于急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止痛在国外应用较为普遍,如经皮肤(TENS)、经脊髓(DCS)、经下丘脑(DBS)电刺激止痛等均为常用的方法。
4、神经修复治疗。
现代的一些含神经修复因子的药物,对受破坏的神经细胞有一定的修复作用,也可减轻疼痛,但现在多为自费,患者支出较大,需做好医患沟通的工作。
5、传统中医治疗。
口服中药制剂有时可取得出乎意料的效果,原理尚待探讨。目前,针灸治疗则已广泛应用在各种疼痛的治疗上,其原理与电生理和神经功能调节相关,据国外文献报道对疼痛的缓解可达到50%有效。
6、心理治疗。
带状疱疹后遗痛患者由于长期受到疼痛折磨,或多或少都有焦虑、抑郁症状,严重的可能有自杀倾向。因此通过和患者的交流培养对治好疾病的信心,鼓励患者参加日常交际和适当的体育锻炼,改善生活环境都有利于疼痛的治疗,必要时应加服抗抑郁药物,以减轻焦虑和抑郁的状态。
带状疱疹后遗痛是带状疱疹最常见,也是最易致残的并发症,有时单凭一种治疗方法不能有效控制疼痛,将多种治疗手段有效结合才能取得较好疗效。
文/陈谦 秦春辉(作者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麻醉科疼痛门诊医生)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