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像奖获奖名单(部分)
最佳影片 《一代宗师》
最佳男主角 张家辉 《激战》
最佳女主角 章子怡 《一代宗师》
最佳男配角 张晋 《一代宗师》
最佳女配角 惠英红 《僵尸》
最佳导演 王家卫 《一代宗师》
最佳新导演 黄修平 《狂舞派》
最佳新演员 蔡瀚亿 《狂舞派》
最佳编剧 王家卫、邹静之、徐皓峰 《一代宗师》
最佳摄影Philippe Le Sourd《一代宗师》
最佳两岸华语电影 《致青春》
终生成就奖 张鑫炎
昨晚揭晓的第3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几乎成了王家卫这位香港电影界“一代宗师”的“专场”。以14项提名领跑的《一代宗师》一骑绝尘,共摘得包括最佳导演、最佳影片在内的12个奖项。而原先呼声甚高的《激战》,仅收获一项最佳男演员奖。
王家卫上一次踏上香港金像奖的领奖台,是在1991年,当时他凭借《阿飞正传》获得最佳导演等5项大奖。时隔23年,大师风采依旧,而香港影坛却已是风云不再。香港电影还能否培养出“下一代宗师”,这也许是本届大奖留给许多人最大的疑问。
影片类型多元 难掩产业低迷
今年被普遍认为是香港电影金像奖的“大年”,终于摆脱了以往类型单一的弊病。这其中既有王家卫十年磨一剑的武侠巨制《一代宗师》,也有斩获“最佳新导演”、“最佳新演员”奖的青春类型片《狂舞派》。此外,入围影片中还有周星驰监制的魔幻题材电影《西游·降魔篇》,警匪题材的《扫毒》,更有主打励志的《激战》,都让整个金像奖颁奖舞台似乎显得百花齐放、欣欣向荣。
尽管“看上去很美”,但要说香港电影就此重整旗鼓,就连香港电影金像奖评委会主席陈嘉上也有些“底气不足”。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用“谷底反弹”来形容2013年的香港电影,称总体水平还是不够高。根据香港电影协会网站日前公布的《2013香港电影市道整体情况》,2013年本地上映的港片只有42部,而1993年香港电影年产量是242部,如今仅是20年前的一个零头。
除了影片生产数量上的萎靡外,香港电影所面临的更为严峻的问题,是人才的青黄不接。人们发现,香港金像奖从1982年颁到今天,仍然是王家卫、杜琪峰、陈可辛这些20年前就叱咤香港影坛的老牌导演在独撑大局。就连《狂舞派》的“70后”导演黄修平也已经在第27届金像奖评选中获得过“最佳新导演”提名,时隔6年后,这位已然不“新”的导演终于擒得该奖项,获奖本身也成为香港新人导演匮乏的一个佐证。除了导演以外,演员的一成不变,更成为观众“吐槽”的焦点。据统计,在去年的港产电影中,任达华和曾志伟各主演了7部,张家辉主演5部,吴君如、郭富城、杜汶泽各主演了4部。难怪有网友说:“翻来覆去就那几张面孔,实在有些审美疲劳。”
合拍片唱主角 奖项面目模糊
在本届金像奖中,“几乎看不到一点香港血统”的《北京遇上西雅图》得以入围多个奖项,使得金像奖的定位和评选范围再度成为热议话题。有影评人指出,金像奖近年来在合拍片和纯港片之间犹豫不定,本届合拍片大唱主角,风光无限,却也让一直声称“弘扬港片精神”的金像奖显得有些面目模糊。
这次入围最佳影片的5部电影中,仅有一部小成本的《狂舞派》是香港本土制作,其他4席均由香港电影人北上内地的合拍片占据——其中除了王家卫的《一代宗师》,还包括杜琪峰的《毒战》、周星驰的《西游·降魔篇》、林超贤的《激战》。而入围最佳编剧、最佳女主角的《北京遇上西雅图》,从导演、主演到编剧都来自内地,让不少影迷都有些“摸不着头脑”。
陈嘉上始终重申香港金像奖是一个区域性奖项,旨在鼓励香港电影创作,然而在回应《北京遇上西雅图》入围的质疑时,却明显立场有些摇摆,称该片符合了“最少有6个工作项目的工作人员为持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证的香港居民”这一项要求,所以合乎标准。但同时有人指出,《人再囧途之泰囧》也有多名香港监制、助理导演参与,在本届金像奖入围的却是“最佳两岸华语电影”,究竟评委会界定的标准是什么?
金像奖今日的定位尴尬,折射出的是整个香港电影的行业困境。近十年来,香港电影产业不断萎缩,大批香港影人到内地寻求发展。正如杜汶泽所说:“现在不是港产片消失了,是导演消失了,我们进入了一个被动的空城计。”影评人李星文指出,在两岸三地华语电影市场渐趋融合的大背景下,合拍片将成为主流,甚至连“香港电影”这个概念也将不复存在。而从港片的黄金年代一路走来、一直希望坚守港片本土定位的金像奖,又将何去何从?
文汇报见习记者 钱好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