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关于医患双方签署不收和不送“红包”协议书的通知》,要求从5月1日起,全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在患者住院24小时内,均须和患者签订《医患双方不收和不送“红包”协议书》,双方承诺不收、不送红包以及贵重的物品。看似美好的初衷,却在医务界引发轩然大波。
记者调查发现,多地的大型医院迟迟没有推行这则新规。本是为促进医患互信,“拒红包”协议缘何被医院尴尬搁浅?它对于医患关系到底是利还是弊?
昨天,正值国家卫生计生委出台“拒红包”协议试行两周,记者从沪上多家三甲医院获得的答复却是:暂未开签。
医生认为被道德绑架了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直言,让医生签拒收红包协议是对医生的侮辱,“犹如买菜刀签不杀人协议一样,完全没道理”。同时,前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也表示:“医生入职第一天就宣誓过(不收红包)。难道签了协议就真的没人收红包了?”
近日,医学期刊《医学界》发起调查显示,88.9%的医生不愿意签署该项协议,认为是“对优秀医生人格的侮辱”。“国家卫计委的新规,似乎在倒推、假设医生过去都是收红包的;而医院不推行这条新规,是假设医生都是不收红包的。这是看待医生的两种假设,取决于你认为别人是善,还是恶,我对国家卫计委的政策挺失望的。”一名就职于沪上三甲医院的医生说。
对此,深圳市儿童医院儿保科主任周家秀在微博上说得更为直接:“卫计委将广大医生无条件宣判有罪,全部绑上道德刑场!试看谁能让公务员签署拒收贿赂协议书?预判全部有罪,背负刑具的医生如何追求医疗进步?”周医生的发言引发网民的发散思维,有人说,“能否让老师也与家长签署拒收红包协议,官员与全体国人签署拒贿赂协议?”
红包被拒病人反而更担心
目前,协和医院、煤炭总医院等北京几家医院率先试行“拒红包”协议。根据报道,最初接到通知的医生感觉别扭,索性提前签好自己的部分,然后把协议书塞进患者家属需要签名的一堆住院材料中,以避免尴尬。
新规试行一周后尴尬还是出现了。有医生吐槽:“跟病人签那个协议,病人连忙说‘我懂的,我懂的’,然后竟掏红包了。”谁会想到,“拒红包”协议竟变成了“送红包通知”,未挡住患者送红包的“热情”,却意外发挥了“启发”作用。
其实,“看病送红包”似乎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一名老医学专家说,上世纪90年代,她走路回到家门口,身后突然蹿出一个人,把一个红纸包塞在她手里。原来,这个家属一路尾随医生回家来送红包。“我跟他说不要,好不容易把他打发走了。”令老专家意外的是,第二天到病房,这个家属带着病人办理了转院手续。“我不拿红包,他吓死了,认为我没把握看好他的病。医患互信竟到了这个地步。”
这并非孤案。上海一家三甲医院的党委书记介绍,遇到家属送来红包,只得“悄悄保管着”。“如果不收,家属就会认为‘病人肯定没救了,要死了’,暂时收下,等病好了再还给他们,或者帮他们打入就医卡里。”
就医者的心态让人觉得悲凉,间接透露出送红包的普遍性。“2011年我国曾有一项调查显示,55%的住院病人曾送红包,不过,这不代表收红包也是普遍现象。也有调查显示,中国大约只有10%的医生收红包,主要是外科医生。内科医生、外科助理医生、麻醉科医生、影像科医生等几乎收不到红包。因此,医务界流传着一个说法,2%的医生收取了80%的红包。”《医学界》杂志总编辑陈奇锐说。
这也解释了目前大部分医生对这条新规的“情绪”。“让大量没有收红包的医生陪着少部分收红包的医生一起签协议,这十分荒唐。并且,因为这份协议让原本彼此信任的医患关系也变得别扭,好像我是签了协议,才愿意给你好好看病。”有医生这样说。
一纸禁令就没了红包现象?
实际上,“拒红包”并非新事物。医生入职第一天就宣誓过不收红包。此外,我国执业医师法明文规定,医师在执业活动中,利用职务之便,索取、非法收受患者财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可以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或责令暂停6个月以上1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执业证书。
在医生们眼里,如今一纸“拒红包”协议,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意思。但也有人认为,“拒红包”协议背后的喜与忧正说明了医院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抛开医务人员的“情绪”,“拒红包”协议能否更好地发挥效力,似乎需要一些正确理解。如同上海第一妇婴保健院医生龚晓明所言:“我坚决拒绝红包,但是我如果签署这样的协议,我觉得是对我职业的侮辱。但有了协议以后,就没有红包现象了吗?”
《医学界》的调查显示,72.2%的医生认为,治理收红包现象的根本在于医疗体制的改革、提高医者合法收入,让医者有尊严地工作。
“如今治疗费用低,床位费用低,好医生供不应求,才会有人要‘塞红包’以获得更好的医疗、更快获得床位,市场有自己调节价格的机制,红包有点类似于‘黑市价格’——市场有需求,但价格又不到位,市场就自动补足。”在陈奇锐看来,“送红包”可以从经济学角度理解、疏导。
但医生并不完全满意这种纯粹的金钱理解。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一名医生称,要避免因“拒红包”协议将医患关系降格为赤裸裸交易关系的倾向。他说,数年前医院救治了一个安徽患儿,爸爸带着孩子回院复诊时,扛了一大麻袋花生。“这对许多人来说无足轻重,却是这个家一年的收成,他就把这最好的东西带来感谢医生的救命之恩。现在说要拒绝重礼,这绝对算是重礼,能不能收?这是医患间的情谊,恐怕也是我们许多医生在如今医患关系并不乐观的情况下愿意坚持的动力。”
文汇报记者 唐闻佳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