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就近入学、小升初多校划片入学、取消“共建生”……各地一系列意图促进教育公平的政策利好看似杜绝了“递条子”“送票子”,却让“拼房子”愈发猛烈:老牌学区房价格依然坚挺,新晋学区房也在“蹭蹭”上涨。
记者走访北京西城、海淀等教育资源集中区域发现,虽然楼市整体低迷,但学区房依旧在短时间内每平方米上涨四五千元,从前无人问津的老旧小区迅速变成“香饽饽”。如此“华丽转身”让不少家长苦不堪言:教改“新政”咋就成了“楼市先行”?
无人问津的老旧小区成了“香饽饽”
在北京,与楼市整体低迷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个别区域的量价却“逆市上扬”。究其原因,是这些地方挂上了“学区房”的金字招牌。
今年4月底,北京西城区出台多项教改措施,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在12所普通小学试点按比例直升优质初中。明年开始,西城区已确定直升优质初中的小学毕业生可按自愿原则升学,入学比例逐年递增,6年后不低于80%。
受政策“刺激”,不少家长开始提前“布局”,这些小学附近的学区房热度迅速提升,不少中介网站上的房源迅速贴上了学区房“标签”。
“高家寨小区是八十年代末老房子,最低时每平方米4.5万元左右。所属学区的福州馆小学因为能直升北京八中,成交价迅速涨到5万元以上。”北京西城虎坊路附近一家房产中介经纪人程先生说:“政策出台两周内,我们店就卖了5套,原先卖不动的老房子成了抢手货。”
不仅如此,传统学区房的价格依然“稳步上涨”。记者走访了解到,北京市东城区的培新小学附近,近30年的六层老楼价格已被炒到每平方米6.5万元以上。在中关村等传统学区,一些学区房已经涨到了每平方米10万元以上。
政策一出,房价“提前到位”
根据教育部文件要求,到2015年,19个大城市所有县(市、区)实行划片就近入学,100%的小学划片就近入学;90%以上的初中实现划片入学。
北京市要求取消共建生,小学免试就近入学,小升初实行单校划片或多校划片入学,压缩特长生招生规模。上海市也明确规定,坚持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全部划片“免试就近入学”原则。
在许多孩子家长看来,上述政策总体“利好”,不仅促进了教育公平,也让一些“没权没势”的家庭看到孩子上名校的希望,还能省去“上奥数、学乐器、练体育”之苦。但不少家长却依旧难言轻松,甚至陷入新的苦恼。
原本是北京市西城区一所普通小学的涭水河小学因拟纳入“名校”实验二小吸引了不少家长关注。“政策一出,房价就已‘提前到位’,单价同比涨个一万多并不稀奇。”该小学附近一家中介公司的经纪人赵先生说:“由于这里是实验二小的新学区房,每平方米的价格还在8万元左右,比起每平方米30万元的老学区房有不小价差,未来肯定还会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到这里寻求房源。”
在北京市昌平区一家科技企业工作的任先生感叹:“现在控制住了‘递条子’‘送票子’,但却不得不拼命赚钱买学区房,这还不是在‘拼爹’吗?”
“学区房”热何时能降降温?
“长期来看,‘新政’有利于打破以往因教育资源的过度集中引发的少数区域学区房价格虚高的现象。”伟业我爱我家集团副总裁胡景晖称,但短期来看,的确会使“新晋”学区房的业主产生涨价冲动。
一方面是政策出台力图扭转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现状,另一方面却是随之而来的旧学区房不降,新学区房反升的尴尬。经济学者马光远认为,如此悖论的根源仍然在于教育资源的分配失衡。“如果学校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学区房就会有市场。”
一些受访专家指出,“递条子”“送票子”转化为“拼房子”,是把追逐优质教育资源的方式转变并提前了。上海某知名媒体近期联合“市民信箱”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52.17%的市民为了孩子上“好学校”会买学区房,在考虑的重要因素中,学校名气以76.09%高居第一位。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建议,在教育资源均衡短时间无法彻底解决的情况下,出台相关政策避免学区房的疯狂炒作可以起到降温效果。长期来看,对教师进行整体轮换,待遇实现平等,对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加大补贴力度,都将有助于实现教育资源合理分配。
新华社记者 孔祥鑫 段续(据新华社北京6月8日电)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