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能进机关工作了。48岁的黄钰(化名)受困于先天弱视,从未有机会“正经”工作过,却在不久前进入了黄浦区外事办下属某领事馆旧址工作。尽管只是简单的售票工作,但黄钰很认真,每天一早都把票本与零钱理得平平顺顺。黄钰说:“这是份体面工作,我很珍惜!”
黄钰口中的“体面”确实来之不易。据现有政策,但凡缴金的用人单位必须依照职工总数的1.6%吸纳残疾人就业,否则就须按一定比例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现实中,不少单位为免缴保障金而象征性地吸纳几名残疾人,但出于种种原因又不需要他们到单位上班,双方更像是“挂靠”关系。
今年年初,黄浦区机关事务局率先面向残疾人公开了一批岗位。首批的4人先后走上机关内的电话总机、后勤、文印等岗位。区长彭崧表示,通过构建残疾人就业辅助体系,会有更多残障人士体面就业、自食其力。
早期就业定位扭转弱势心态
小吴先天腿部残疾,他一度为自己预想好了“下半生”:高中毕业找家单位“挂靠”,自己在家摆弄摆弄电脑、写写小说。遇到了就业辅导员李老师之后,他的人生轨迹改变了:今年,小吴顺利考进了立信会计学院学习会计专业。
残疾人就业难,与他们知识结构单一、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有关,也于自身的“弱势心态”相关。去年起,区残联和市智力助残协会合作,派出大学生志愿者及就业指导员为16名初三及高三残障学生提供“一对一”上门辅导,并根据个人情况为他们做出“早期职业定位”,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在去年的中考、高考中,这16人的成绩平均提高了70多分。小吴喜欢文史地,但就业指导员发现他对数字很敏感,个性踏实认真,综合就业形势,建议他报考会计专业,为他指了一条务实的路。
个别化见习消除“社会偏见”
小顾是上海地区第一批具有双学位的听力残障本科毕业生,但辛苦多年啃下的学位证书,并没有为她的求职加码。现实中,不少单位宁愿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也不愿主动开发岗位。去年起,黄浦区残联试推“个别化职业见习”制度:筹措一部分企业岗位,推荐优秀残疾人上岗见习锻炼6个月;其间,双方不建立劳动关系,但由区残联贴钱保障见习期残疾人的劳动权益。
截至目前,先后有5名残疾人通过“见习制度”进入了用人单位,并且凭借勤奋和优秀的表现签下了劳动合同。小顾刚进入某人力资源公司见习时饱受质疑,但在6个月的见习锻炼中,她出色完成了打印文件、电脑维护、归集档案等事务,令大家刮目相看。“她是个踏实勤劳的人”,公司主动与小顾签约,并安排她担任总经理内勤秘书。
中度残疾人士梦圆“大公司”
位于瑞金二路、复兴中路交叉口附近的区阳光职业康复援助基地,一间整洁的办公室内,8名劳动者每天都来这里上班。他们对着电脑,麻利地进行着数据录入。细看下,他们身患各类残障,且都属于中度残疾。
中度残疾人不方便到企业上班,但他们也不想耗在家里。去年起,区残联与多家企业联手,由企业发来“劳务包”,那些不便远行上班的中度残疾人则到区康复基地统一“接包”劳动。
目前,区残联与某世界500强企业下属的大正市场研究公司合作,让这8名中度残疾人从事市场调查数据录入工作。除了劳务收入外,他们还会获得区残联给予的一定补贴。小李是其中之一,他说:“这圆了我们到大公司工作的梦。”
文汇报记者 顾一琼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