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翔镇,一股合唱热潮正在涌动。据统计,这个常住人口不到20万的小镇,有超过4.2万合唱爱好者,每5人中就有1名合唱爱好者。全镇共有110支合唱团队,几乎每个村、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都有自己的合唱队。有些队友起初不适应,常常缺席训练,艺术的熏陶和与他人交流的快乐感染了大家。不少以往沉迷牌桌的队友成了文艺骨干,带领家附近的居民组建起社区小型合唱队
这些天,家住南翔镇的赵萍芝很忙,忙着参加镇上的纳凉文艺晚会。演出晚上7点开始,赵萍芝下午2点就出门了,排练、化妆、换衣服……忙得不亦乐乎。身边的人都说她性格很开朗,但以前可不是这样——2006年,赵萍芝下岗,失去了生活的重心,很长一段时间她闷闷不乐,成天把自己关在家里不愿与人交流。
改变缘于参加百花合唱团老年合唱队。这是一个专为下岗和退休职工设立的合唱队。“每个星期都要排练,时不时还要到各个区县交流演出,这样的生活很充实,让我重拾自信。”赵萍芝说,有些队友起初不适应,常常缺席训练,艺术的熏陶和与他人交流的快乐感染了大家。不少以往沉迷牌桌的队友成了文艺骨干,带领家附近的居民组建起社区小型合唱队。
在南翔镇,一股合唱热潮正在涌动。据统计,这个常住人口不到20万的小镇,有超过4.2万合唱爱好者,每5人中就有1名合唱爱好者。全镇共有110支合唱团队,几乎每个村、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都有自己的合唱队。
人性服务解决后顾之忧
6月29日晚7点,天空飘着小雨,南翔镇文体服务中心的露天舞台却热闹非凡。上海市民文化节特别活动——2014年南翔镇市民合唱大赛在这里举行。16支合唱队参与最后角逐,上台的多是年轻面孔。熟悉上海和全国群文现状的人都知道,中青年的工作、生活负担重,群文合唱领域一般是两头强中间弱,南翔镇为何有这么多年轻人愿意参加合唱?
“加入合唱队,让我有归属感。”葛晓娜如是说。2004年,葛晓娜从安徽一所艺校毕业后只身来到上海,身边没有亲朋好友,最初的日子,孤单感常常不期而至。好在她喜欢唱歌,很快加入了一支青年合唱队。“这里就像一个大家庭,隔一段时间大伙就会凑在一起聚餐,聊聊生活中的开心和烦恼事。”葛晓娜说,现在,队友就是她的上海亲眷。自己无意中说了句嗓子疼,下一次培训就有人带来润喉糖和水果。
让葛晓娜感动的还有人性化的服务。排练教室离地铁站有一段距离,为方便像她这样下班后赶来排练的队员,每次文体服务中心都会派车到地铁口接送。孩子放在家里没人照看,可以带到排练房去,有志愿者会帮忙照看。就连她现在的工作,也是在中心的牵线下帮助解决的……
加大扶持提升合唱水平
“对于优秀团队,区里、镇上会给予大力扶持,让参赛队伍能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提高声乐水平中去。”文体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高银虎告诉记者,这几年,镇上的合唱团吸引了不少外区的合唱爱好者,宝山、长宁、普陀、黄浦、闵行……甚至专业院校的学生。
冯辕是华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指挥系的学生,三年前一次偶然的同台演出机会,让他接触到了南翔镇的合唱团队。“群文合唱队伍,水平这么高?!”带着几分疑惑,冯辕报名参加了百花合唱团青年合唱队。一去培训现场,他发现这里的团队还真不简单:合唱队聚集了一批声乐高手,声部长个个都是颇有造诣的音乐老师,队员中不少来自上海音乐学院、上海师范大学等专业院校,指导老师来头更大,余震、王燕、曹丁……这些在学校都难得一见的重量级艺术家,竟然近距离为他们进行培训。
让冯辕很是动心的还有实践机会。“广州、重庆、河南……近年来,我们合唱队参加市级以上各类演出、比赛活动近80次,屡次获得各类金奖,其中包括群文最高奖‘群星奖’。”冯辕说,眼下他就要毕业了,参加合唱队的这段经历是他人生的宝贵财富。
文汇报记者 李婷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