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展示手机大小的“便携式氧舱”。 本报记者 叶辰亮摄
文汇报讯 (记者姜澎)一个手机大小的设备,连接在久治不愈的伤口上,能够加速伤口愈合。上海交通大学燃料电池研究所曹广益教授、胡鸣若副教授所在团队开发出的便携式“伤口治疗仪”,已经在临床中给广大患者带来了希望,甚至有望开创微氧医学新学科。
经久不愈的伤口是当今国内外外科面临的技术难题之一。医学上常用高压氧舱帮助伤口愈合,但这一设备巨大,使用不便,并且有一定风险。
此次曹广益、胡鸣若团队研制伤口治疗仪,居然是缘于一次小小的实验室意外。2009年,团队开始开发燃料电池发电系统。一次实验中的误操作导致燃料电池冒出了微量的连续气泡。失误引起了胡鸣若的注意,他测出气泡是高纯氧,说明新能源技术逆向使用可产生微流量、可控的氧气,而高纯氧在很多方面可以用到。
目前,团队和相关公司已推出的便携式治疗仪不过手机大小,可随身携带,24小时不间断地以每小时3毫升的流量向伤口创面提供95%以上的纯氧,形成与伤口面积相同的“局部氧舱”。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