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四上映的大银幕电影《老男孩之猛龙过江》,让人们感受到了微电影的蓬勃之势。2010年,正是一部《老男孩》,将“微电影(mi cro-fi l m)”的概念带入人们的视野,几个月内点击量迅速破亿,以其专以各种新媒体平台为载体,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小时间观看的特点而深受大众的喜爱。如今,广告商、网络媒体、明星、名导演、以及“草根”等纷纷介入,微电影得以迅速传播与发展,各种新形式层出不穷,打破了过去30秒到300秒左右的时间限制,开始由商业及“草根”文化向主流艺术文化方向突破,日渐形成一道崭新的文化景观。
新媒体“影院”催生“微”影像奇观
正如麦克卢汉所说,“媒介是人的延伸”,新媒介技术手段不仅实现了人们感官之延伸,改变着人们的表达方式、生活方式,甚至正不断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以微博的出现为标志,人类进入了全新的“微时代”。而微电影正是在“微时代”的大背景之下,凭借微平台的技术支持,迎着微文化的时代精神和市场需求,在当下竞争激烈的中国电影市场上异军突起的。
什么是“微时代”?这个概念和微电影本身一样尚无定论,有些学者强调技术的重要角色,认为“微时代是以信息的数字化技术为基础,使用数字通信技术,运用音频、视频、文字、图像等多种方式,通过新型的、移动便携的显示终端,进行以实时、互动、高效为主要特点的传播活动的新传播时代。”有些学者侧重“微时代”对人的传播交往方式的改变,认为“微时代”是“蕴含着文化传播、人际交往、社会心理、生活方式等多种复杂语义的时代命题”等。其实,在“微时代”的环境下,社会文化的传播方式、人们的传播观念、行为方式都会发生相应的转变,正是这样的一个新媒体蓬勃发展、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碎片化信息铺天盖地、自媒体厚积薄发的“微时代”,一批热爱电影的中国电影人体会到了“微时代”跳动的脉搏,“草根”也好,“名导”也罢,纷纷执起一切可以利用的“微”资源,让影像艺术也走入“微”概念的行列,微电影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了。
以新媒体为载体的视频影像大行其道,人们渐渐习惯在零碎的时空中获取信息或者获取娱乐,这也十分契合现代都市人们快节奏的忙碌生活。从前人们坐在电影院里观看几个小时的电影,如今似乎已经变成一种奢侈,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写道:“我们被一些矛盾、零散的形象所包围,注入我们脑海的是支离破碎的‘弹片’(blip)。”微电影显现高度互动的叙事交流结构源于其生长平台——新媒体,自是不言而喻。在碎片化的时间与空间里,微电影作为一个富于变化、充满活力的新电影类型,在视觉、叙事立场、受众认知等方面,均与传统电影存在着巨大差异。
微电影的视觉特性:鲜明、强烈而新奇
微电影在视觉上依然保留着传统电影所具有的鲜明视觉特性,电影就是通过这样一种视觉幻象来强烈地吸引我们——影像快速、连续地显现在我们眼前。
在微电影《行者》中,身着红衣的行者徒步缓慢地穿过了喧嚣的街道、满是商业广告的楼宇、熙来攘往的地铁站……履行其对于“行”这一神圣宗教仪式的虔诚,行者一直保持着低头不语的神态和一个平稳的步调,与周围行色匆匆的路人、光怪陆离的都市景观、神态各异的围观人群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构成了一种隐喻以及反讽。整个23分钟的电影只有行者以同一个速度在行走,场景在不停变换,没有任何对白,仅仅用这种视觉冲击力极强的画面引起观众的注意与思考。这种共通性体现在艺术电影向微电影转变的尝试过程中,引起了观众的一片惊诧之余,也不免让人思考,纯视觉是否可作为微电影艺术尝试的方向?
其更突出的表现在广告电影方面,《一触即发》讲述吴彦祖在一次高科技交易中遭遇敌手中途突袭,为了将新科技安然转送至安全地带,联手女星Lisa几经周折最终成功达成目标。整部电影的视觉效果十分震撼,其中不乏各种追车、爆炸、枪战、换脸等等的画面,在90秒内紧锣密鼓地叙述完毕。在传统电影中,我们经常沦陷在视觉影像所构成的奇幻场景之中,无论是好莱坞奇幻大片还是各种充满视觉诱惑的画面。微电影似乎在短小时间与空间的压力下,在某种程度上将这种视觉效果放大,来满足观众的胃口。
另外,微电影的视觉呈现方式新奇大胆,突破传统,以《泡芙小姐》为例,该片采用动画与现实场景结合的方式,影片主人公泡芙小姐是有着窈窕身材、迷人双眼和俏丽短发的卡通人物,而她所穿梭的街道,和身边的某些人、发生的某些事则是实景。拍摄方式是简单的街拍,但整个电影的主色则降为lomo的色调,以将动画场景与现实场景协调起来。显然,这也为草根微电影的拍摄开创了新道路。
“美好2013大师微电影”中的《一维》,采用1D黑白的画面,完全采用画外音的方式讲述故事,没有任何人物对白,影片中人物的表演几乎完全让步于影片画面的视觉效果,却在影片高潮时,将故事的核心问题抛给观众来讨论,最终再回到影片中,揭晓故事的谜底,引人深思。
“草根”微电影:对社会个体的坚守与回归
2013年,网络电影观众对微电影的关注出现了爆炸式的增长,优酷网每个月用户上传的UGC(UserGenerated Content用户生成内容)均达到300万左右,微电影在这一年的播放量也确确实实超过了传统电影在网络的播放量,多月位居榜首。
以2013年优酷指数报告的十大UGC榜单为例,总结其主题,可以发现,这些微电影的主题多半为“正能量”、“精神模范”、“屌丝”之类,内容生活化却不乏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一方面展现了一幅多姿多彩的“草根”生活画卷,另一方面则回归到对个体生命的深度关怀这个主题上面,并多数采用能够治愈心灵创伤的情感故事的方式表达对社会个体的尊重和对正能量的提倡。
优酷出品的《逆袭》系列微电影中,几乎每一部都会有草根青年的形象,并多以励志为主题,这从《逆袭》中许多影片的角色转换可见一斑。在这16部微电影中,男主角通常为没钱没背景的屌丝青年或者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演员的形象设计和生活环境,更为接近普罗大众;女性角色则多为心有伤痕的女性。如《大师》中的北漂女孩,《老情人》中的摇滚歌手,《灰机灰机》中的宅男和售楼小姐,《博弈》中没钱没背景的奋斗青年。《康桥的午夜电台》讲述了一对新婚夫妇平凡却又浪漫的爱情故事,普通上班族与午夜工作的电台DJ,虽然“白天不见夜的黑”,却能够找到互相关爱的最佳方式:为彼此而改变自己。每一部电影都在讲述一个独立而完整的故事,而这些电影综合在一起,则展现了一个丰富地、全景的、现实却又不乏温情的世界。这种电影设置上的精心安排,最大程度地满足了原本众口难调的观影需求,带来更加接近观众的、不同于传统电影的观影体验。
微电影《一维》完全采用画外音的方式讲述故事,没有任何人物对白,影片中人物的表演几乎完全让步于影片画面的视觉效果,却在影片高潮时,将故事的核心问题抛给观众来讨论。
系列微电影《泡芙小姐》从2011年热播至今,使得有着窈窕身材、迷人双眼和俏丽短发的泡芙小姐成为网络上最走红的卡通形象。
相关链接 从“草根”,到专业
多数微电影具有“三微”特点:“微时”(30秒--300秒的放映时间);“微制作周期”(1--7天或数周);“微规模投资”(每部数千或数万元)。它们一般会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梗概,可以单独成篇,也可以系列成剧,并可以在手机、电脑和其他包括一切兼容无线移动功能的视频设备上播放。
在内地视频网站的自制内容领域,优酷土豆可谓是一枝独秀,也因此成为观察微电影发展的绝好窗口。优酷出品总经理卢梵溪引用去年艾瑞等国内互联网第三方的数据说:“去年的10、11、12月,包括今年1月,微电影排在前12名的基本都是我们的作品。”几年间,优酷出品总共已经制作、推出了217集次的视频作品,创造的播放量累计超过10亿次。
2010年,《11度青春》作为首部网络系列微电影横空出世,其中,《老男孩》风靡全国,成为年度最热话题,树立微电影里程碑,开创微电影元年。
2011年,《泡芙小姐》第一季上线便建立百万忠实粉丝群,为首部系列都市时尚情感类的百集微电影。同样诞生于《11度青春》的“泡芙小姐”,已渐渐成为当代女性的情感偶像,总播放量突破两亿。
2012年,《美好2012大师微电影》成功实现了微电影由“量”到“质”上的突破。“大师微电影”在专业层面也得到了极大的认可,该系列在影视业界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高度评价。迄今为止,这4部微电影已经在包括上海国际电影节、戛纳国际电影节、温哥华国际电影节、釜山国际电影节等40多个国际电影节上进行了展映,并作为正式入围作品参加了圣丹斯电影节。“大师微电影”的推出对于整个行业都有重要意义,其成功提升了微电影品质,使得微电影摆脱了“草根”的标签,开始向优质、精品化方向升级。
2012年,优酷从年初开始的“大师微电影”系列,陆续推出《勇敢爱》、《不可能的可能》、《逆袭》等系列微电影,其中《逆袭》系列居11月电影榜单之首,这也是微电影播放量首次问鼎。《不可能的可能》系列中的《刷车》获得“金微奖——首届国际微电影节”中的“最佳剪辑奖”,而优酷出品也凭借着多部系列微电影的成功推广,获得了“最佳推广平台”的赞誉。2013年,优酷微电影播放量达2.8亿。
优酷出品目前拥有优酷网最优质UGC内容资源。原创频道拥有2000多位原创者,其中活跃作者700多位。每日上传视频1万多条,涵盖微电影、网络动画、创意视频、网络剧等。致力于扶植最有实力的原创作者、年轻导演,将最优质的原创作品广为传播,输送到各大电影节、影展。与专业电影节密切合作,包括:北京大学生电影节、金考拉国际华语电影节、金鹏奖、壹基金映像节、土豆映像节等。筷子兄弟、李洪绸、沈沁源、王崇鉴、麦田等作者从原创频道的平台上脱颖而出,被观众认识,并逐渐走上专业之路。
文/丁婷茹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