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败69年后的今天,日本在纪念什么?在日本武道馆的全国战殁者悼念式上,日本首相安倍说,“我们有一条即使岁月流逝也不能改变的道路。今日正是再次进行和平宣誓的日子。”4600余名战争遗属聆听了安倍的“誓言”,他们在每年一度的日子里共同回忆战争所带来的巨大改变。
在历史记忆浓重的8月,“这样的日本”是日本人所熟悉的。那些仪式所代表的“战后时代”,在许多日本人的记忆里,从原子弹爆炸后的废墟上开始。“日本是原爆的受害者。”广岛和长崎的故事被不断重复。然而,日本作为对他国“战争加害者”的形象,正在岁月流逝里日渐模糊:靖国神社里参拜的人群,讲述神风特攻队的畅销书,美化侵略战争的电影……如果说,东京审判是从外部对日本的战争责任进行追究,日本著名学者丸山真男所倡议进行内部反省的“悔恨的共同体”,在战后几十年来依然难觅踪影。
日本首相安倍,是对“加害者日本”的典型“遗忘者”。据日媒报道,“反省侵略”、“发誓不战”,那些自1952年来日本人所熟悉的首相“例行誓言”,继去年之后再度没有在熟悉的仪式上提及。此前,安倍在广岛和长崎发表内容雷同去年的“和平演说”,更引发民众“对首相的愤怒”。“历史有时会被忘记,又从忘却中重生,再被改写。”在《朝日新闻》看来,去年4月日本举办的首个纪念《旧金山和约》主权恢复日的庆典上,安倍对历史的淡漠体现得更为明显。“国破山河在,这就是1945年夏天,日本的真实景象。”那时,安倍的发言所强调的竟是“从屈辱到荣光”。
其实,日本也曾对战争责任努力进行过深刻反省。作为“原爆受害者”被铭记的广岛正是一例。“广岛的遭遇是日本人受难的缩影。”在日本历史学家藤原彰看来,这造就了日本人很强的被害意识,“他们很少想过,正是由于日本的战败,亚洲人民的苦难也结束了。亚洲国家从日本加害的角度理解战争,而这是日本人认识薄弱的地方。”1991年时任广岛市长平冈敬曾为改变这一“薄弱的意识”做出努力。他在当年的原爆纪念仪式上,首次明确承认日本的战争责任并进行道歉,比日后广泛被引用的“村山谈话”早了四年。他提出新“广岛思想”,认为日本的原子弹受害者“在认为自己是受害者的同时,还要意识到日本是战争的加害者”。
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在如今“安倍式政治正确”的作用下,平冈敬的呼吁被很多人遗忘了。在同样作为“被原爆地”的长崎,市长田上富久9日在宣读的“长崎和平宣言”中坦率表达了对安倍政权的不安,“不战,这是日本战后的原点。修改宪法解释、解禁集体自卫权,安倍上台以来的种种动作,是否意味着原点已经发生动摇?”
显然,“政治如何肩负起对历史的责任”,在一些有识之士看来,已成为“原点”背后的深刻追问。同样曾是战争“加害者”,前联邦德国总理赫尔穆特·施密特1995年访问广岛时曾对日本人谈及德国经验,“不可以简单地用一些偶然事件和行为的因果关系来解释历史,历史包含着义务和责任。”在这个意义上,只停留在广岛、长崎而不是向前追溯的话,日本对历史的认知仍只是一段“情感记忆”。
文汇报记者 吴宇桢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