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主妇”工作室内,阿姨妈妈们坐在用瓦楞纸制成的椅子上制作环保工艺品。这些瓦楞纸椅子已“服役”3年,可以承受150千克的重量。 袁婧摄
微凉初秋,再见尚艳华,这位凌云街道梅陇三村的党总支书延续着“必着裙装”的风格,一条绿黑相间的裙子,很是大气。她手下的那帮阿姨妈妈们打扮也很是“考究”:绿色马甲下都是牛仔裤、Polo衫的时髦组合。
这帮阿姨妈妈就是梅三有名的“绿主妇”队伍,她们自治小区的成绩很“挺括”:近两个月,力攻小区居民的违搭防盗铁门,93扇中已拆掉67扇;最近还有外区居民前来“取经”签约,合作推广厨余垃圾堆肥项目。
早些年,“绿主妇”受了不少白眼,甚至还有家里老头子闹到居委来——“不能再给老太婆活动平台了,家里要翻天了。”但如今,这帮阿姨妈妈们成功“逆袭”——能穿上绿马甲成了让人羡慕的事,连老头子也被动员进来。
在欧美一些国家,早就有鼓励家庭主妇参与社区建设以及各个有益于社会的组织中。当“绿主妇”们将这样的主妇文化移植进梅陇三村时,也成功实现了一场从生态到心态的逆袭。
把“好事者”从家里拉出来
拆防盗铁门,这是最近梅三的头等大事。
王家阿婆说,当时安装自家铁门时选了最好的材料,价格昂贵。“绿主妇”们这样和她算账:“当时的几百块钱,按折旧率算,现在也没几个钱,再过几年,请人来拆门要倒贴钱了。”
李老伯是个“钉子户”:“这扇门邻居都没意见,用不着你们瞎操心。”“绿主妇”们展开“围攻”:“门都生锈了,万一哪天老房子失火,锁了门又找不到钥匙,岂不被动?”老李动摇了,主妇们趁热打铁,叫来物业当即拆下铁门。
“绿主妇”构成比较复杂,有退休教师、白领,更多是一些曾经“好事”的阿姨妈妈,个别“吵架能手”现在做起居民工作也是“一只鼎”。
“以前,我的眼界比较窄,关注的都是家里的利益,眼前的利益,有时为了一两句话还和别人起争执。‘绿主妇’的活动,把我的精力从家里挪了出来,看到了大家的利益。”“绿主妇”骨干周宝娣这样描述自己的转变。
一平方米菜园搭起“熟人社会”
生态美了,眼界宽了,心态好了,格局大了。
梅三逆袭的源头正是主妇们的逆转。
早些年,梅三不仅脏乱差,且居民过于闲散,滋生矛盾。刚上任的尚艳华敏锐地抓住了两点:要转变小区,先转变居民中的“骨干分子”——主妇;将那些“好事”的主妇聚到一起,必须有个“对胃口”的活动。于是,家庭一平方米菜园项目成功“入选”。
钱阿姨家买了一辆私家车,因为停车位与邻居张家发生了争执。“阳台一平方米菜园”活动开始后,钱阿姨家的茄子长势不好,尚艳华得知后,牵线搭桥,让她去隔壁张家阿姨那里取经,张阿姨也主动迈出一步,介绍了自己的种植心得,还和钱阿姨分享了自家果实。隔阂就此消解,两人先后成为“绿主妇”的骨干力量。
一平方米菜园以及后来的垃圾回收等绿色项目,成功吸引了主妇们走出家门,原本很少往来的邻居变得热络起来。熟人社会讲究的“几分面子”就成了化解矛盾的王牌。
因“绿”结缘的主妇们不满足于种种菜、收收果,当队伍不断壮大、活动日渐有序时,她们第一次有了“主人的感觉”,想到了自治,自发成立了“绿主妇”议事会,选出18名主妇代表,受理居民投诉,调解邻里矛盾,参与小区管理。
在议事会推动下,梅三先后解决了道路拓宽、增设绿化护栏、解决宠物随地便溺等老大难问题。
这是个良性循环。小区美了,大家心态好了;居民的气理顺了,小区各项事情进展更顺利。
输出主妇队伍与文化
对环境的友善,最终演变为对他人及社会的友善。这是梅三的终极目标。
郭文静,曾是一名白领,通过参与“绿主妇”的一系列活动,这个能干又有高学历的主妇被阿姨妈妈们一致推选为居委会干部,她也欣然赴任。“这里,我感到的是浓浓的人情味。”郭文静说。
目前,梅三“绿主妇”队伍接近400人,包括环保和服务两大类。环保类分设厨余垃圾项目、垃圾回收项目、阳台菜园项目等;服务类包括爱心编织小组、调解工作室、创意工作室等等,主妇们可加入多个项目及小组。
如今,梅三“绿主妇”和13个社会组织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借力社会组织的专业力量输出“梅三行动”和“主妇文化”。去年以来,梅三“绿主妇”已走遍全市众多区县社区,输出环保回收及厨余垃圾等项目,组建更多“绿主妇”队伍。
文汇报记者 顾一琼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