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来自上海援疆指挥部、喀什师范学院的援疆干部人才与曾由上海赴喀什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并扎根的年轻人、喀什师院志愿者、浦发银行喀什分行员工等援友齐聚一堂,共 贺中秋佳节的到来。 本报特派记者 王星摄
明天,是中秋佳节,也是“银龄行动”的六位上海老专家来到喀什的一个月纪念。他们中,有七十高龄仍坚持三度进疆的“老大哥”,也有还没退休却急着要来体验志愿滋味的“小老弟”。过去30天里,他们抛下了家人的担心来到喀什二院,为这所上海援建医院的“创三甲”冲刺,默默地努力着。
“9月4日,眼科出院12人,收治19人。”翟新玲“加盟”的这一个月,恰逢二院眼科最忙碌的一个月。由喀什残联组织的白内障扫盲行动,一下给他们增加了150例病例。光是刚过去的一周,翟新玲就参与了52台手术,所以这周的午饭,她几乎就没怎么吃。尽管没有当地行医资质不能主刀,但翟新玲作为第一助手的帮忙还是让当地同行感觉“如虎添翼”。
去偏远地区当志愿者对翟新玲来说并非第一次。早在2002年她便去到怒江边的云南福贡,帮助当地的县人民医院。和记忆中那种“落后”相比,眼前的后段玻切机、白内障超声乳化机等先进装备,让第一次来喀什的翟新玲大呼:“没想到上海援疆的力度这么大,不仅硬件出色,当地医生的水平也都不错,再加上有援疆专家的传帮带,这里的病人真的有福了。”
吕纯渠这个名字,在“银龄行动”的光荣册上,已是第三回出现。2006年到库车县呆了4个半月,2011年到泽普县呆了2个半月,老伴本以为他不会再对“进疆”有念想,没想到4月份报名消息出来,刚满70岁的老吕还是第一时间报了名。等待的3个月里,喀什地区发生数起暴恐事件,老伴和女儿出于安全考虑多次要求他退出,但吕纯渠宁愿和家人冷战也不肯打退堂鼓:“既然需求都是当地提的,那人家总归有用得上我们的地方。”
老吕的专业是病理诊断。这些天里,除了做切片、带医生等常规工作,老吕还自我加压,分别对自己和科室的工作进行了小结和建议。在他看来,如今二院的病理科在技术工作流程上已经符合大医院的基本要求,如果未来能在人员配置上再有所提升,多带培些新生力量,对于二院打造南疆医学高地一定会大有帮助。
作为此次“银龄行动”队伍中年龄最小的一个,53岁的领队韩雪峰则是瞒着家人和单位报的名,直到被录取了才开口向爱人以及单位杨浦医院安图分部请假:“幸好他们都很支持我,我想告诉他们,这里其实比他们想象的要安全得多。”深有同感的,还有王秀兰、王建军、朱晓红等三位专家。在他们看来,能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帮助当地患者治愈或减轻他们的病痛是身为白衣天使的义务,也是作为援疆志愿者应尽的责任。
作为六位老专家的喀什“地陪”,上海援疆指挥部民生组的娄国剑对这些老专家的到来充满了感激:“沪疆‘银龄行动’举办了12期,今年无疑是最困难的一期,安全情况不明,报名人数最少,来的时间也最短。明天就是中秋了,虽然无法让他们和家人团聚,但我们会把他们请到援疆指挥部来,让他们切切实实感受下‘援疆’这个大家庭的集体温暖。”
文汇报特派记者 王星(本报新疆喀什9月7日专电)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