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眼下已是一个越来越受关注的字眼。历经北宋、晚明、康乾盛世、清末民初4次收藏热潮之后,中国已经进入第五次收藏高峰。然而不同的是,因为市场经济的背景,进入21世纪的这10余年,中国艺术品无论在内地还是海外,都已进入了一个高价位的时代。
作为收藏界的重要交流平台,第四届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昨天在沪落下帷幕。此次大会将“收藏家的责任与素养”定为主题,海内外收藏界人士纷纷表示,中华民族的美德和文脉,华人收藏家应当常系在心,淡化金钱,守护心灵。
搜集、传承、守护——藏家最大的责任
法国东方艺术博物馆副馆长朱新天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两年前她和博物馆创始人波斯顿先生前往印度,探望此前他们一同参与抢救的一座寺庙遗址。恰逢一座神像出土,朱新天幸运地成了唯一一个拍照留存的收藏家。半年之后,神像被盗,而后神秘出现在美国的一家博物馆中。精美的神像令人惊叹,馆方搜遍全世界图录未见此神像,便心存侥幸地将其印制在广告之中。偶然的机会,朱新天看到了这幅广告,确认无误后,她立刻联系印度驻法国大使馆。而后联合国际组织在出具出土照片资料后,最终成功让神像完整地回归印度。
“我们博物馆还曾将走私象牙和用植物加工的人工象牙共同展览,让观众知道,人工象牙也非常精美,因此不要滥杀大象。”朱新天这样介绍说。
搜集、传承、守护,正是收藏家们最大的责任,这是与会众多收藏家的一致共识。
龙美术馆创办人兼馆长王薇坦言,20多年的收藏经历让她和先生刘益谦有幸见证并参与了中国艺术市场最为激动人心的发展历程,并逐步形成了日趋完善的体系。“出于对艺术品的热爱和对民族文化的责任感,我们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不希望这些珍贵的国宝再度流失。”
澳洲华人收藏家协会会长翁真如更是直言:“半途而废、浅尝辄止、见利忘义者不可能成为收藏家。”作为本次大会组委会执行副主任,上海新闻出版局副局长祝君波始终关注着收藏界的发展。他认为,凡从事收藏并使藏品能够保护下来、传之于后世的,都是收藏家在尽一份社会责任。“不能将眼光只放在捐还是不捐这种认识上。”
当然,如今动辄千万、甚至上亿元的收藏价格,不免让外界给收藏家贴上了“土豪”的标签。因此“引导”至关重要。祝君波说:“拍卖毕竟是藏家个人的行为,不过收藏界仍需引导,这也是大会设立的初衷。”《艺术财经LOFFICIEL ART》出版人顾维洁表示:“上海的当代艺术今年特别热闹,正是政府引导发挥作用的积极成果。”
藏家应具备世界眼光
“对自己文化的高度自信,曾经是我们文化生生不息的动力,也曾支持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但也有局限,那就是不容易看到外界的文明。”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为此发出呼吁,华人收藏家应具备世界眼光。
葛剑雄以“茶具”为例——全世界有150多个国家有饮茶的习惯,尽管茶叶最早都是从中国传播出去的,但是不同的民族、不同的人群就产生了各自不同饮茶的方式,也因此产生各具特色的茶具。“若是把茶具和饮茶仅仅局限于中国人或者华夏文化圈,肯定会产生偏差。”葛剑雄认为,一种文明存在的最大意义不仅仅是它的传承,还应该包括其对世界的影响。比如,对清末驻日外交官杨守敬的收藏,葛剑雄就大为赞赏。日本在明治维新后放弃汉学,将诸多珍贵文物当废纸处理。杨守敬抓住机会大量收购日本古书,现收藏于河北博物馆、上海博物馆、上海图书馆等处。如今日本学者每每参观后,都会惊讶于中国对于这批国宝的保存之完整。
收藏家举一家之力创办博物馆,从“独乐乐”走向“众乐乐”,这是一个进步,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不过有个遗憾始终在葛剑雄心头:“在其他国家的主要博物馆中,几乎都可以看到其他文明的主要藏品,然而在我国的博物馆中,情况却不然。希望哪一天在中国博物馆,也能欣赏到更多世界各地不同的文物和藏品。”
文汇报记者 徐维欣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