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首席记者 姜澎
“英国的学校教育正变得越来越没有创造力,绝对不能再将更多的关注用于那些机械化的考试上。”伊顿公学校长托尼·里特近日到上海参加世界名中学联盟(WLSA)奖学金签约仪式,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英国和中国的教育之间,有很多可以互相交流和借鉴的内容,但不应该借鉴中国教育中过于应试的那一方面。中国学生在学业方面的表现,仅仅只是教育的一方面,绝不是教育的全部。
如何学习中国教育?这并不仅仅是英国学者眼下担忧的问题。当中国在千方百计改变自己教育体系中最大的弊病——应试太过于严重时,一些发达国家却正在研究如何借鉴中国的教育体系以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但教育永远都是根植于文化的内容,如何在应试教育和提升学生创造力之间取得平衡,不仅在中国,在发达国家也引起了争议。
不该借鉴中国应试内容
上海参加PISA测试连续两次获得第一,引起了一些发达国家的关注。
鉴于英国在数学教育方面的落后,以及在各种标准化国际学业水平测试中的落后,英国今年重新修订了学业考试制度,希望能够提高学生整体的学业水平。并且建立了中英两国的教育交流制度,主要在两国的小学数学教师之间进行交流。
但是托尼却认为,现在英国过于推崇中国教育中过于关注学生学业和考试成绩的做法。不久前,他面对英国教育大臣尼克·吉伯就直言不讳地指出,对考试成绩的过分重视,使得学生的创造力受到了极大的压制。此次在中国,托尼发现,“英国正在学习的那些教育经验,事实上正是中国同行致力改变的”。在托尼看来,英国教育体系要向中国学习的,是那些让学生永远不放弃自己的内容,而不是通过各种学业考试来考核学生。“如果我们机械地学习和考察,只将学生的成绩作为考核的重要标准,那将对我们所有人都造成极大的伤害。”
一切教育都根植于文化
不仅在英国,在美国也同样如此。由于近年来美国学生在标准化学业水平测试中的落后,以及今年6月份一次面向40个发达国家进行的14到18周岁学生的学业水平测试中,美国排名只有17名,因此美国重新制订了关于阅读和科学技术等基础教育领域的考核标准和政策,部分州于今年进行了第一次评估。但这些基于学生学业能力的评估和测试,却在美国国内引发了不同的声音。
不少反对者称,美国的教育体系现在正在学习中国教育体系中过于重视分数的部分,这看上去可以用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回报,即短期之内使得学生的学业成绩有所提高,但从长期来看,却非常糟糕。反对者认为,评价教育的好坏只用分数,无助于学生未来的人生。
不少学者认为,中国的教育中有自己的特色,包括教师的专业化,教师之间的合作,以及教师的继续教育制度,比如每5年必须要完成240小时的进修……这些都是中国教育体系或者说是上海的教育体系中值得推广的部分。
正如中国目前正在致力于改变的应试教育有自己的背景,英国等发达国家的教育特色也有很深的本国文化烙印。“教育永远都是根植于文化,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将别国的教育方式或者成功经验不加改变地移植到本国,这对教育是一种危害。”托尼在接受采访时还提出,目前有越来越多的海外学校到中国开设分校,尤其是哈罗公学等海外一些著名中学,但“任何学校提供的有特色的教育,都和文化有很深的契合度”。
“伊顿公学不会到中国来开设分校,因为作为一所寄宿制的男校,从课程到教育理念到学校的文化,都根植于英国文化,分校也许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特别的课程,但无法给学生提供文化的熏陶。”
此次在复旦附中举行的世界名中学联盟(WLSA)奖学金签约仪式上,WLSA将设立总额2亿元人民币的奖学金,这些奖学金将为那些具有卓越潜质的贫困学生提供资助,在中学阶段资助金额为45万元到60万元人民币,大学阶段将资助150万元到200万元人民币。此次两名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获得了金额为45万元和100万元人民币的奖学金。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