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剧《西游记》中,唐僧不穿袈裟穿牛仔服。
■文汇报首席记者 王彦
唐僧变学者,观音爱喝酒,孙悟空被压在蒸汽山下,猪八戒可以瘦到看见骨,如果这些你还能忍,那么当唐僧爱上观世音,孰能忍?
近日,出品过《绝命毒师》、《行尸走肉》的美国AMC电视台,宣布将拍摄改编自《西游记》的新剧《Badlands》。从目前提前曝光的部分剧照来看,中国名著遭误读甚至是恶搞,已在劫难免。
谁能为出口域外的中国经典负责?美剧《西游记》的面目全非不过是揭开中国文化被误读的冰山一角。
通过别人接触市场,永远隔一层
AMC公司绝不是胡乱移植中国经典剧作的第一家。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至2010年间,仅《西游记》就被至少5个国家改头换面。更值得关注的是,美国拍的《西游记》走红德国、法国;日本产的孙悟空故事以电视、电影甚至音乐剧等多种形式,一路从亚洲畅行到了澳大利亚与英国。对比之下,国内最引以为豪的86版《西游记》,其英文版的海外播出大多停留在了上世纪。
类似的对比不是孤本。在由上海社科院举办的文化沙龙上,研究员马驰就“中国文化如何走出去”提到,美国迪士尼公司拍摄的《花木兰》在全球盈利超过3亿美元,其中包括在中国获得的千余万票房。“西方对中国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兴趣浓厚,可为什么海外接收到的以中国文化为素材的作品,大多是由外国人炮制?”马驰的叩问发人深省。解决问题之前,不妨先看看他山之石。民俗文化专家李萍提到了日本动漫产业带给我们的启示。“日本动漫作品之所以能走遍世界,与他们的国际营销渠道很有关系。”在李萍看来,“日本动漫在把产品推广到海外之前,会在目的国做多年市场调查。而且,是由‘自己人’做的市场调查。”
而中国文化产品要进入海外市场,目前来看多依赖两种渠道,一是参加国内外各种文化博览会,二是依托海外发行或经纪公司。在中国文化企业的理念中,依托海外代理的好处是风险小,且无需揣摩当地市场。但李萍认为中国企业忽略了一点,“通过别人接触市场,永远隔着一层,既在经济效益上大打折扣,更会降低对目标市场的敏锐感,最终导致产品推销不出去。”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取自中国的文化素材和资源,经过异质文化的加工改编,被附上中国人难以认同的价值观和文化观。
“文化软件”逆差高达110∶1
吴承恩的小说能引发全球文化人的创作激情,中国功夫也能让外国观众如痴如醉。可见,中国的一些传统文化在西方是喜闻乐见的。可问题是,为什么国外生产出的都是被误读甚至歪曲后的中国文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2年有一份调查认为,1995年以后,中国与美国、日本、英国和法国,分列于世界文化贸易的前5位。但中国出口的文化商品50%以上是游戏、文教娱乐和体育设备器材,是“世界文化硬件出口第二大国”。但在“文化软件”的出口上,远远落后于五强的平均水准。
马驰提出,以往中国对外文化传播中,输出最多的就是器物。
“瓷器、丝绸、茶叶等等,这些固然是5000年华夏文明的骄傲产物,但在世界眼中,不过是个符号。要让他国民众真正认可中国文化、读懂中国文化,就必须在器物的基础上输出思想。”
但遗憾的是,思想文化的传播恰恰是当前中国对外文化传播中最薄弱的环节。
北京大学教授王岳川根据国家图书馆和北大图书馆作出调查统计,20世纪中国翻译了国外著作大约11万册,而同一时期国外翻译中国的著作仅仅千余册,“文化软件”的逆差高达110∶1。正是这惊人的落差让国外受众在接触中国文化时,常常流于物质或表面,而忽视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思想内核。所以“画虎不成反类犬”便成为外国人改编中国文化的普遍乱象。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