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澎湃新闻获悉,上海市人大代表、泛亚汽车工程师胡敏此前提出的“关于启动错时上下班的预研和开展试点的建议”,日前得到了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等部门“解决采纳”的答复。
实行错时上下班制度是排堵保畅的思路之一。 杨博 澎湃资料
答复称,错时上下班这一排堵保畅的思路非常具有建设性,有关方面将听取各方意见,研究提出有效的错时上下班方案措施。
“早晚高峰的交通拥堵在许多地区逐渐变成常态,不少拥堵是具有明显的居住区与工作区的切换特征。”胡敏表示。
在胡敏看来,车辆逐年增加,尽管上海正在新建一些隧道、高架,但是总不能满足车辆对道路的需求。欧美有不少国家都采用了所谓的弹性工作时间进行道路的错峰。胡敏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启动错时上下班的预研,并在具有典型工作区的交通拥堵地段进行试点。
“在上海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的大背景下,除了不断改善道路等基础设施,实行错时上下班制度不失为排堵保畅的思路之一,非常具有启发性和建设性。” 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对于胡敏的建议答复称。
同时,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也指出,通过对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当前上海要实行错时上下班制度,可能会面临一些现实困境,有三对矛盾:交通与单位的矛盾、错时与生活的矛盾、错时上下班与高速机动化的矛盾。
因此,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提出,上海实行错时上下班制度的具体方案还需要进一步讨论研究,为了使错时上下班更加有效地发挥缓解交通拥堵的作用,还需要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
一是推行弹性工作制,消除单位对错时的制约。
单位不必要求员工统一时间上下班,每个员工就可以根据自己往返路线的交通状况决定上下班时间,这样就由按单位整体调整时间变为员工按路线调整时间,调整更加灵活,也更加符合交通实际。弹性工作制把按单位错时转变为按个人实行错时,消除了交通与单位的矛盾。
二是提倡远程工作,消除生活对错时的制约。
如果员工的部分工作在家远程完成,就可以兼顾工作任务和家庭生活。远程工作适用于管理、贸易、会议等多种工作类型和有些工作的部分内容。通过政府提倡和鼓励远程工作,让适合这种工作的人远程工作或者每天部分时间远程工作,以避开上下班高峰。
三是优先发展公交,消除快速机动化对错时的制约。
公交承担主要客运量,就可以减少私家车,降低道路负荷,从而使交通有峰谷之分而且低谷不饱和,利于实行错时上下班。国外经验表明,错时上下班制度取得良好成效,是基于人们优先采用大容量、集约化的公共交通方式出行的理念。
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表示,错时上下班制度涉及面广,影响很大,其将继续听取社会各方的意见建议,并向有关部门提出各种有效的方案措施。
对于胡敏代表的建议,上海市公安局答复说,根据调查统计,上海市工作出行群体大致可划分为学校、工厂、医院、行政办公、娱乐等五类,不同类别的群体上班时间逐步延后,时间间隔约半小时,其差异主要体现在以公交作为出行工具的群体上(如学校、工厂、娱乐等),而以小汽车作为出行工具的机关、事业单位、办公、银行、金融等部门工作人员,上班时间仍相对集中在上午8时30分至9时。
为此,上海市公安局表示,此类出行群体可作为今后进一步强化错时上下班的研究主体。
“应该倡导弹性工作制。”国家智能交通运输系统咨询专家委员会专家、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教授杨晓光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美国现在有三分之一的上班族不在公司上班,而选择远程工作、弹性工作等与现在日新月异的互联网科技相适应的工作形式,上海作为国家化大都市也可以在这方面进行探索。
澎湃新闻记者俞立严 报道
来源:澎湃新闻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