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角地菜场溧阳分场,摊主们趁着闲暇享受阅读。 本报记者 叶辰亮摄
埒虹口区弄堂口的菜场里,一家家书屋悄悄办了起来,有人说,这是“一个美丽的意外”。没有人会想到,书和鸡鸭鱼肉放在一起,能产生这么奇妙的组合反应
埒因为大受欢迎,菜场书屋在虹口区迅速形成燎原之势。这一间间近在咫尺的书屋,唤醒、照亮了多少人的梦想啊!日复一日的生活从此有了色彩
开栏的话
从今天起,本报将推出“行进中国·精彩故事”走基层系列报道,以连续报道的形式,展现上海在文化、教育、科技、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的新变化、新面貌。本报记者将走访这座城市的方方面面,用鲜活的事例和独特的视角,发现与挖掘更多蕴含在老百姓平凡日常生活中的真善美,记录下这片土地上正在发生的精彩故事,为读者呈现更多平凡人的梦想与追求。
开篇推出的是“弄堂里的文艺梦”系列。再平凡的人生也有梦想,千万个在普通弄堂内外孕育生发的文艺梦,聚合在一起,就是我们的“中国梦”。
昨天中午12点,位于车站北路车站西路交界处的福赐菜场,小学生陈嘟嘟跟着卖菜的妈妈走进菜场一角的书屋,想借一本故事书。书屋很小,不到6平方米,但是整洁明亮。三个顶到天花板的书柜里整整齐齐摆满了书,既有《食物养生一本通》,也有《藏地密码》、《语文地图》、《左宗棠传》和全套的“金庸作品集”,还有专门给小朋友看的故事书和连环画。
菜场里的人都说,陈嘟嘟是在书屋里长大的。2009年,这里开出全上海第一家菜场书屋的时候,他还是一个被妈妈抱在手上的小娃娃。5年间,陈嘟嘟从看拼图书到看标注拼音的故事书,从牙牙学语到口齿伶俐;而菜场书屋,也在虹口区日长夜大,如今已有了22家的规模。
书屋统一在每天中午12点到下午2点间面向菜场里的摊主开放借阅,这也是他们一天中难得的闲暇时间。
曾几何时,菜场是被图书遗忘的角落;没有人会想到,书和鸡鸭鱼肉放在一起,能产生这么奇妙的组合反应。
在祥德路菜场,50多岁的仲兰弯下腰,在满是鸡蛋的柜台下面掏了一会儿,拿出两本书给记者看:《最美的时光》和《健康排毒一本通》:“这两天就在看这个,也是从书屋借的。”如果不是亲眼见到,很难想象,就是在被鸡蛋包围着的勉强能够转身的狭长空间里,利用每天中午的一点点空闲时间,她滴水穿石地看完了《黄帝内经》和四大名著。她评论《红楼梦》:“我觉得大宅院里也很复杂的。林黛玉可怜是可怜,不过心眼也是多的。”仲兰的儿子在南京读大学,随着妈妈的阅读量不断增大,母子俩的共同话题也越来越多。有时候,他们会围绕《三国演义》展开辩论。
虹口区弄堂口的菜场里,一家家书屋悄悄办了起来,有人说,这是“一个美丽的意外”。江湾镇街道图书馆的前任馆长傅琴说,最初她只是想在福赐菜场开辟一个世博宣传角,结果摊主们纷纷表示不过瘾,希望能放些书在里面。
“当时的感觉,很震惊,也很内疚。让更多人爱上阅读是我的梦想,我做馆长十几年,在养老院、部队、居委会都开设了阅读服务点,但是唯独没有考虑过在居民弄堂口的小菜场里辛苦做生意的卖菜人。我以为他们不喜欢看书,没有时间看书。”今天的傅琴,语气里仍然含着悔意。而让她感到欣慰的是,因为大受欢迎,菜场书屋在虹口区迅速形成燎原之势。
这一间间近在咫尺的书屋,唤醒、照亮了多少人的梦想啊!日复一日的生活从此有了色彩。
“书屋里的书多啊!我现在的想法就是,要是能把书屋里的书都看完就好了。”祥德路菜市场里,夏永吉坐在装满了肉的冰柜前,边说边理着货。夏永吉是江苏人,1990年来到祥德路菜市场,一呆就是20多年。“等天气暖和一点,生意没那么忙,看书的时间就多了。看书没坏处。知识学了总归用得着。你说对不对?”
“有了书屋才知道,书是这么重要的东西,看书这么好。”说到菜场里的书屋,来自江苏的左跃平眼睛亮了。左跃平在菜场开一个半成品柜台,平时最喜欢从书屋借食物和养生方面的书,可以教客人怎么配菜烧菜,感觉生意都比以前好了。巧的是,在溧阳三角地菜场,记者发现:食物和养生也是最受欢迎的书。
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书屋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在福赐菜场卖熟食的毛学兵说,因为菜场书屋,14岁的儿子养成了看书的习惯。“他班上有一些同学,一放学就去游戏机房,父母根本没时间管他们。但是我儿子吧,你看,他从来没有去过游戏机房里,一放学就来这里看书。”他在书屋里给儿子借过许多小说和历史类读物,最近,因为同名电视剧,儿子提出要看《红高粱》。“像我们大人,看看消遣的书也就看了。但是小孩子不一样。我总希望他多看一点书,将来可以考高中,考大学,总归要比我有出息,你说是吧?”菜场书屋,让毛学兵觉得曾经遥不可及的梦想有了实现的可能。
下午2点,记者在连阳菜市场见到了保定路第一小学的学生小孟,她说刚借了一套漫画书。小孟的父母在这家菜场卖鸡翅膀,不上学的时候,她就来这里借书看书。连阳菜市场的对面是保定路116弄,一片旧石库门弄堂,从二楼的窗户看菜场和街面,是上海人家的风景。小孟在这里感觉到了自由自在——自由自在地看书,自由自在地想象未来:“我长大了要当医生,24小时守在医院抢救病人。我觉得那样的工作很好。”
有书相伴,梦想是看得见的现实。
记者手记 给梦想一双隐形的翅膀
小书屋主管人的梦,外来务工人员的梦,孩子们的梦,卖菜阿婆的梦……这些平凡人的梦想汇聚到一起,产生共振,便有了弄堂口菜场书屋如雨后春笋般兴起。
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分明感到,还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将所有这些梦想轻轻托举。
虹口区图书馆承担了为22家菜场书屋提供书籍的任务,确保每间书屋的藏书量在500本以上,并且根据摊主们的需要,每年进行两到三次更换。书屋里的电视机、DVD和东方有线网络,由菜场所在街道埋单。区教育局为书屋配置了阅览桌,区商务委和国资委则解决了部分菜场改建后如何保障书屋空间的难题。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菜场书屋就这样星火燎原。事实上,一个百多个摊位的菜场,通常有近500位摊主,且大多数是外来务工人员。长期以来,针对他们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是缺位的。这样一个庞大的文化弱势群体,理应被纳入政府关注的视野,让他们共享上海文化发展成果。
愿所有的梦想,都能在书香里开花。
文汇报记者 郑逸文 邵岭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