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请侬告诉我,这是不是癌?”这是同济医院医学影像科的医生们被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
王先生7年前因感冒咳嗽,痰中带血,半个月不见好转,便在家附近的一家三甲医院做了增强CT检查。次日,一张写有“肺癌可能性大”的检查报告,顿时把他吓懵了。“会不会是搞错了?!”得知同济医院有个“义诊工作室”,每周五上午由王培军教授免费为各种疑难杂症患者读片,王先生连忙赶了过去。王培军一边仔细读片,一边询问病情,最后微笑着说:“这只是一个炎性假瘤,不是肺癌,不需要开刀,只要接受抗炎治疗随访即可。”
在后来的治疗期间,王培军还多次打电话给王先生询问病情。
义诊:想让病人少花钱,少走弯路
王培军发现,大多数市民面对“不排除、可疑、占位……”等影像学报告上的常用语,很难理解。到底还要不要看?找谁看?对于患者而言,都是难题。
面对不断找上门求答案的患者和家属,有人曾建议王培军开个影像诊断专家门诊,但王培军不同意。他说,普通百姓治病花了很多钱,由此要尽可能不让他们在读片诊断上再花钱。“能替病人省的,我们就一起帮着省点吧。”
就这样,王培军2006年在全国率先设立了“疑难疾病影像诊断专家义诊工作室”,对院内外患有各类疑难疾病的患者,免费开展影像学诊断服务,并提出相关的医疗咨询意见和建议。工作室通过电话预约、现场接待方式,与患者一对一进行义诊,并实行一周七日无休运作。
口口相传,“义诊工作室”的名气越来越响。尽管王培军的岗位从影像科主任到医院业务副院长,工作越来越繁忙,但“义诊工作室”却从原先的每周五上午,发展到如今的只要在上海,病人来了有空就看。
即便是免费义诊,从医35年的王培军也丝毫不马虎,完成诊断,他还会为患者的下一步治疗指明方向,遇到特别疑难的病例,他还会写“介绍信”,让病人找对医生,少走弯路。
在过去的八年间,正是这间设在影像科主任办公室里的“疑难疾病影像诊断专家义诊工作室”,已为3500余名患者进行了义务影像诊断,其中150名原将手术治疗的患者免除了不必要的手术之苦。
报告:2小时出,减少折返跑
“把影像报告时间限制在2个小时是不可能的。”不少影像科专家发出这样的担心:影像学报告出得太快就容易出差错,要保证质量,长时间的读片必不可少。但对于患者而言,准确的影像报告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通常隔天或数天才能拿到手里的报告,对许多路途遥远或行动不便的患者来说也是一种负担。
面对“不可能”的瓶颈,王培军觉得,“人的因素,是整个流程的关键。”为了能够提升读片的准确性,他带着团队开展了一项长期的“读片训练”。三年的坚持,把整个片库都读完了,大家就从国内外的网络上主动搜寻疑难片子。
数年磨砺,一个名为“一无三零”的影像报告流程出台实施。所谓“一无”,即“无间隔”的一条龙服务流程;“三零”即“零差错、零投诉、零事故”的医疗质量。“一无三零”使得影像预约、登记、检查、洗片、理片、写报告、审报告、发报告等8个环节巧妙地无缝衔接,整体提速。急诊检查30分钟内完成,普通X线、CT、MRI,2小时即取报告,充分确保了患者能够当天预约、当天检查、当天取报告。这大大减少了患者往返次数,也同时为临床诊疗争取了宝贵时间。
2010年,同济医院医学影像科“一无三零”服务流程被作为示范在全市各级医院推广,成为上海影像学界的“行业标准”。
创新:CT下消融治愈嗜铬细胞瘤
13岁那年,小丽偶尔会突然头痛、心慌、胸闷、全身出汗、呼吸急促,半小时后又会自行缓解,没有任何感觉。之后,这一情形发生得越来越频繁,几乎一周就有一次,症状也逐渐加重,呼吸不畅让她有种濒死的感觉。四处求医,花费了大笔的医疗费,最后被诊断为双侧嗜铬细胞瘤。
2003年,久治不愈的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到同济医院找到了王培军。王培军经过认真诊断与分析,于当年9月1日为小丽做了CT下经皮穿刺嗜铬细胞瘤乙醇消融术。术后不久,小丽奇迹般地完全康复,而这次手术费用仅仅为500元。此后小丽重返课堂,如今已大学毕业。
在王培军看来,医生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才能让每一个病人得到更为有效的治疗。近年来,王培军教授先后在国内外首先建立并报道了4项CT引导下治疗新技术,让近千例目前临床上难以治疗或疗效差、创伤大的病例得到了有效的治疗,并已在全国数十家医院推广应用。
每年新年来临之际,王培军教授都会收到许多病人寄来的贺卡。他说:“那一刻,正是作为一个医生最快乐的时光。”
文汇报报记者 陈青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