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记者 李上涛
“不少市民认为,互联网专车服务对于推动市场资源配置、缓解出行难等问题有积极作用。”市政协常委屠海鸣昨天向记者介绍了他为今年上海“两会”撰写的一份提案。他直言:“互联网创新需要鼓励,但穿着‘互联网创新’马甲的黑车非法运营必须予以打击。”
几个月前,“快的”和“滴滴”先后在上海推出“一号专车”和“滴滴专车”,以高于出租车运价的计费价格为用户提供专车服务。这种高端叫车服务究竟是“互联网创新”还是“变相黑车运营”,引发社会各界的观点碰撞。
“滴滴”称,他们提供的专车业务是借助电召信息平台,将用户的租车需求与代驾劳务需求进行匹配,即汽车租赁企业提供汽车租赁服务、代驾劳务公司提供代驾服务,这意味着,“滴滴”等软件平台只与依法运营的汽车租赁公司和劳务公司签约,不与私家车签约合作。
但屠海鸣调研发现,有的软件平台推出的专车其实鱼龙混杂,其中不乏非法运营的私家车。他认为,私家车没有运营资质,从事专车服务本质上就是“黑车”。“‘黑车’没有营运执照,一旦发生交通事故,理赔和乘客权益都无法得到保障。”
屠海鸣认为,打击专车中的非法营运,根源在于严格规范专车平台的运营。“交通主管部门应严禁专车运营平台招募无营运资质的私家车从事营运。只要被查处一次,平台就应面临被封的处罚,而不是一罚了之。”
“剔除了非法营运的黑车之后,互联网专车的模式创新,即对于有营运资质的租赁车从事互联网专车业务的经营行为,应该予以鼓励。”屠海鸣坦言,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汽车租赁行业正在发生变革。
“我们必须承认,运价高于出租车的专车受到市场青睐有其客观原因,它一方面填补了出租车运能不足,另一方面它在车容车貌和服务体验方面优于出租车。”
屠海鸣建议,从法律上对互联网专车模式进行界定,同时出台相应管理规范和运价指导,使之与现有出租车运营形成良性互补,而不是恶性竞争。
“在欧美一些城市,街上看不到翘首的乘客,也难见空驶出租车——信息化调度网络会主动把需要车辆的乘客与停泊在附近的出租车“配对”。“乘客一个电话,3分钟后空车就会在指定位置等候。”屠海鸣告诉记者,这种模式被称为“电话调度+路泊候客”模式。
但在目前,上海出租车公司仍采用“各自为政”的调度模式,没能建立统一的“一网调度”平台。他建议,上海出租车公司可通过电话、手机App等方式建立统一调度平台运营。这一建议获评市政协2014年度优秀提案,目前已被市交通主管部门采纳。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