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故事 曾深陷贫困的上海奉贤区杨王村因践行近千条“家训家风”而华丽转身,村党委书记孙跃明说-- “传家的道理”造就幸福村
文汇报特派记者 顾一琼
全国文明村、全国生态村、中国幸福村,全村产业经济规模突破百亿元,税收3.3亿元……这是上海市奉贤区南桥镇杨王村的“身价”及荣誉。时间倒推十多年,这里却是上海出了名的贫困村。
实现华丽转身,杨王村靠的是近千条由村民自己创作、自己践行、自己推广的“好家训好家风”。“家风好则民风淳,民风淳则村风正,村风正则社风清,社风清才有社稷安。”全国人大代表、杨王村党委书记孙跃明这样理解。
这一条条朗朗上口、浅显易懂,且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和处事标准的“传家之道”,汇成了杨王村的软实力,聚集了正人正气,也为村庄发展提速。目前,杨王村综合影响力在全国农村中排名第36位。
“传家道理”最珍贵
近十年前,经区划调整,杨王村与周边两村合并。合并后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新矛盾,加上村里加工业发展,利益面前一些村民的脑袋“荒芜”了:对邻里少了包容,对社会少了认同感,抱怨牢骚一大堆。
杨王村急需提升凝聚力,提升村民素养。2006年起,杨王村推出“好家训好家风”征集活动,以村民自己编写的“家训”作为农民自治的标准,家家户户参与、反复推敲、展示推广、入脑入心。
两会现场,孙跃明声情并茂地讲述了这样几个故事:
村民金桔华家里,客厅茶几正中间摆放着“家训牌”:“见人之善扬之,见人之恶掩之。”这是金家的人生感悟。金家有三兄弟,关系相处特别好,小家庭蒸蒸日上,总结相处之道就是:用平常心去生活,用包容心来善待,用感恩心去工作。
村民张龙兴的家门口挂着“家训牌”:诚朴、向上,尊老爱幼;勤劳、和谐,家和万事兴。张龙兴在当地开了家金属制品厂,去年工厂销售额达700多万元;张龙兴新近还当上了爷爷,家庭和睦。回望一路走来,他最大的人生感悟,就是要对家人尽责、对他人谦和、对自己严格。
“这些道理都很简单,大都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但以前是口口相传,现在写出来挺好。”孙跃明说,编写“家训”,让大家重新审视先贤的美德,也时刻提醒自己,“一个能传家的道理必定是珍贵的。”
升级版本重践行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训“就是这细胞中的正能量基因。”目前,全村98%的村民家庭写了各具特色的“家训”,包括敬老爱幼、邻里和睦、宽以待人、勤俭节约等倡导文明生活的内容,并统一规格制作了“家训牌”,放在家中醒目位置,时刻警醒、约束自己的言行。
孙跃明说,对一个人行为习惯影响最大的环境就是家庭,而“家训家风”则成了大家早出晚归时最好的“穿衣镜”,让大家时刻检视自己的一言一行。
2013年,杨王村又对“家训”进行了升级,提出“践行好家训、培育好家风”活动,引导村民的实践养成,让一家之风引领一村之风,营造友善、诚信、宽容、勤俭的氛围。
村民顾月莲的“家训”是“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她的邻居患病卧床,家中两亩半黄桃园无人照料,她发动十多个村民,帮助邻居家包桃树、修桃树、打农药。村民李东的“家训”是“用积极乐观的心,微笑面对生活”。前年冬天,村里有个6岁孩子不慎落水,李东没有丝毫犹豫,立即跳入水中救起孩子。
知行合一威力大
“好家训、好家风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道德建设的回归,强化了道德建设的‘知行合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的最生动演绎。”孙跃明这样看待“家训家风”的现实意义。
他介绍,村民们自觉以“家训”为座右铭,崇尚新风,根除陋习,抵制封建迷信和消极行为,实现了家庭环境美、语言行为美、生活方式美,形成了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道德风尚,也由此带动了全村经济的快步发展。
为打造“家训”的威力,村里鼓励把“家训”挂在门口,与“星级户”评选挂钩,接受村民监督和评议。村民老陆的女婿喜欢赌博,家人把“戒除赌博”写入“家训”请村民帮忙监督,最终帮助他戒除了赌瘾。
目前,杨王村的成功经验已在奉贤全区推广。结合区里提出的“敬奉先人、见贤思齐”的“贤文化”,奉贤区将“家训”在传统文化层面进行了延伸,目前已找出20部历史悠久的古家谱,从中寻找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延续至今的历史文脉与先贤智慧。(本报北京3月8日专电)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