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会,西宫——曾经的“小大世界”
沪西工人文化宫是在1961年初正式开放的,1979年定名为“沪西工人文化宫”并沿用至今,曾经是上海面积最大的园林式工人文化宫。
算是西宫最老的照片了吧,还是“沪西工友俱乐部”的名字。
老里八早的“西宫”简直就是文青的聚集地!改革开放前工会会员凭工作证进去,不是会员则需买门票入内。当时里面有影剧场,图书馆,阅览室,还有游泳池,溜冰场及多种电子游艺设施,是个名副其实的工人乐园,被市民称为“小大世界”。
西宫的激流勇进,当年游客可谓络绎不绝
西宫就像是儿时的玩伴
上世纪80年代,“西宫”添置了不少大型游乐设施,相继成立了美术、摄影、集邮、书法、影评、书评、钓鱼等爱好者协会。后来,“西宫”分成老西宫、新西宫。
上海人一般管老西宫就直接叫西宫,武宁路前门,曹杨路后门。集中的是一堆摊头,卖饰品、眼镜之类的比较多。还有做指甲,接头发,纹身的。
在老西宫马路斜对面、东新路武宁路口的则是新西宫,一幢4层的楼,主营服饰类,有卖那种“大兴”名牌耐克阿达之类的。对了,还有当年很时髦的大头贴。
90年代初那会儿,西宫还经常举办展销会,既有卖服装的,也有卖食品的,比如炸猪排、烤羊肉串、蛋筒冰激凌等。西宫溜冰场、游戏机厅、花鸟市场、实惠点心店……简直就是学生们下课后的乐园。
升级为市级综合文化休闲活动中
确实,五十几岁的西宫在现代化都市中,显得有些老态龙钟、格格不入。
根据新规划,整片区域以文化展示、教育培训、休闲娱乐、商务办公和交通换乘为主。新入驻的市工人文化宫,定位为“市级文化带重要组成部分、市级综合文化 休闲活动中心”,原来一些老建筑包括景观湖、假山等景点全部保留,一些附属小市场及临时搭建全都拆除。这样不仅令“西宫”升格,为上海西部增添一处市级文化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