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吃炸鸡翅和汉堡,不会说鄂伦春语”
演出不仅带来了欢笑,也有一些值得深思的地方。
每个节目前后少数民族的师生都会简单自我介绍。藏族民歌传人说,“过去我骑马放羊,现在我骑摩托车放羊”,引发了观众的笑声。来自鄂伦春族一位小朋友则在表演鄂伦春族歌舞剧后用汉语说,“我喜欢吃炸鸡翅和汉堡,我不会说鄂伦春语。”
鄂伦春族舞蹈演出照片
他就读于黑龙江省逊克县逊克民族小学,是两个乡的学校合并而成,学校共有1000多学生,其中鄂伦春族学生60余名,鄂伦春族教师10余名。而这个学校已经是鄂伦春聚居区鄂伦春族学生占比例比较高的学校。当地鄂伦春族的汉化情况严重,虽然鄂伦春歌舞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但语言、传统艺术只有老辈对少辈的口口相传,没有文字记载。许多面临失传的威胁。
项目负责人张宁介绍说,传统文化的学习需要长期浸淫,他在苗族的寨子中发现,很多孩子对自身文化已不感兴趣,而是爱流行歌曲、街舞。而这正是来自大山项目力图扭转的趋势。就连关老师的孙女在来上海之前,问她想不想和奶奶学唱民族歌曲时,她都摇头说太难了。但在来自大山的舞台上演出之后,却不觉得辛苦了,小姑娘骄傲地说回去后要多学几次。
和传统慈善不一样
张宁接受了记者的采访时介绍了来自大山项目的与传统慈善项目相比的特别之处。
“过去做慈善的方法是用城市人的方法,但当我们开车住高楼的时候,其实他们在草原上骑马住蒙古包也很快乐,他们的文化也有价值。究竟应该让我们影响他们的价值,还是他们的价值应该放大,是这个项目思考的问题。与其将我们的剩余:书、电脑、衣服等输入,不如让他们引以为豪的歌、舞、手工、生活方式也同样影响我们。我始终认为帮助一个人最好的方式是让他变得更优秀,而不是简单拉平你和他的差距。”
张宁说,20多个项目的地点他基本都去过,许多宝贵的民族文化正在流失。“有些地方保护得好些,还在穿民族服装,过无忧无虑的日子。但绝大多数地方已经穿得和我们汉族无异,而其实我们汉族也不是穿汉族的服装,而是西式的现代服饰。我们项目的价值之一就在于寻找民族的根。”
“项目最大的价值是帮助少数民族孩子建立自信。传统的方式是把他们请到上海来,展览城市的高楼大厦让他们知道上海有多好;或是带着礼物让他们排队领受。但这未必是他们喜欢的方式。我们把他们请来,则是像明星一样,让上海人知道他们有多好。前两天去国际学校,他们让国际学校的学生都惊艳。当孩子穿上传统服装,站上台的那一刻,他们不是自卑的。当他们唱出一首长调,跳出一曲摔跤的时候,你能看出他们的骄傲。”
“一旦孩子们被尊重了,他们的价值被发现,甚至学习成绩都变好了,各方面的自信都会展露。” 正如演出谢幕时,蒙古族师生自豪地说:“我家乡有蓝蓝的天,白白的云,羊群像洒在草原上的珍珠,我们很骄傲能到上海表演,也欢迎你们到我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