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各种“花样经”增加消费者粘度
政策的红利逐渐开始显现,对实体书店的政策扶持提振了行业信心,与此同时,不少传统书店开始纷纷转型升级,对接市场需求频出“大招”,面对困局谋求涅槃重生。
传统书店转型后,大多告别了单一的经营业态,书店越来越被看成综合性的休闲文化空间。除了单纯售书,商家也逐渐把关注点放在与图书相关的周边产品开发上,并通过各种方式增加与读者的互动体验。
比如位于黄浦区湖滨路购物中心的言几又·今日阅读,整个空间经过用心装修设计,自开店以来就吸引了不少文艺青年前来探店。记者在现场看到,店内500平方米的空间约有三分之二用于图书和文创产品销售,儿童图书区域的两座楼梯更是设计得相当“有爱”。除了书籍,精致的笔记本、台历、文具、立体拼图等商品颇受消费者欢迎。在并排的书架后面,则是休闲区域,与一般的咖啡馆无异。消费者可以在这里点杯茶或者咖啡,边喝茶边读自己喜爱的书籍。
衡山·和集,是广东很火的“方所书店”,在衡山路开出的概念店。舒缓的音乐,老式的吊灯,摆满书的旧柜子和咖啡吧无缝衔接,置身于老洋房中的这家书店,仿佛一个大客厅,吸引着近悦远来的读者。开业才一个多月,就已积聚起不少回头客,像这两位看了才没多久,就采购了上千元的书。
而在传统书店转型中诞生的“24小时书店”,则让人捕捉到了悄然萌生的深夜阅读的文化现象。比如位于福州路的大众书局24小时店,不仅开辟了休闲消费区,还在晚间9点30分至次日7点30分对会员开放,全天候营业,再加上开办名人讲座、文化沙龙、书友聚会,始终与读者息息相连。
这类书店能维持生存,显然不靠卖书,而是依靠销售咖啡餐饮、文创用品等。瞄准人们对文化空间的体验需求,未来三到五年,"言几又"还打算在上海开设十家以上书店,并将包含展览区域,以打造城市生活一体店。
言几又上海分公司高级经理邓凌:基本上强调的是一个体验互动和服务,增加一些盈利性比较高的附加产品,来平衡整体业态盈利性。
引进书店,也是一些商业综合体的布局需求。一些大型商场,都会以相对优惠的租金,引入独具特色的书店入驻,来提升文化品味。像2013年底开进嘉里中心的现代书店,主打网上很难找到的外文原版图书和台湾版书籍,还会定期举办读书会,凝聚人气。如今现代书店已实现盈利。
中国图书进出口上海公司副总经理丁浩磊:通过这样深度的交流可以让更多不熟悉我们的读者接近我们、了解我们,成为我们的忠实读者,增加书店粘性。
业内人士认为,除了这种综合体的文化空间经营模式能够“逆袭”以外,找准市场定位的专业化的小微书店也有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