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微微到派出所报警。
2016年3月22日,张某在上海某地铁站被抓。
经调查,张某没有任何行医资格。为了宣传自己,伪造在韩国学习整容的经历,并在微信大肆宣传。
案发后,张某得知自己因打到血管,可能导致微微失明后,便换了手机号码逃走。经鉴定,微微因面部注射导致眼动脉、视网膜动脉、脑动脉栓塞,遗留右眼盲目5等级,已达重伤范围。
“我不知道张某是否有相关证件,我在微信里看到过一张他在韩国学习整容的照片……我听同事说他打针效果还蛮好的,所以我就找他了,当时没想那么多。”微微后悔不已,事发后,仅修复鼻子毁容一项,她已花费3万元。
因张某的行为涉嫌非法行医罪,近日他被上海普陀区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
非法机构场所隐蔽,不签协议规避风险
近年来,医疗美容备受青睐,一些非法的机构或个人打起了歪主意,利用低收费和虚假广告等手段趁机抢占市场。因为不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条件或使用假、劣产品,非法医疗美容引发的纠纷和投诉屡见不鲜,致伤、致残甚至致死的案例频频曝光,给广大美容消费者及其家庭造成了难以弥补的伤害。
普陀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根据日常查办案件中发现的违法行为,非法医疗美容机构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场所和行动隐蔽。目前,非法医疗美容机构多采用熟人介绍,或通过微博、微信等方式传播信息,有针对性地选择消费者群体,而且不直接说明人员、地址和联系方式,隐蔽性极强。同时,非法医疗美容的场所往往设在居民楼院或在普通的生活美容院内,室内户外往往不设医疗美容的广告,执法人员也难以发现并进行查处。
第二,不签协议规避风险。根据国家《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规定,实施治疗前,执业医师必须向就医者本人或亲属书面告知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医疗风险和注意事项等,并取得就医者本人或监护人签字同意。这张《手术知情同意书》不仅是消费者了解手术风险的渠道,更是实施手术的证明和事后维权的利器。但地下医疗美容机构为了规避风险,往往夸大医疗美容产生的效果,对手术可能产生的风险避而不谈,不签署有关协议,甚至连基本的收款收据都不提供。一旦出现问题,相关人员只要更换联系方式和行医地点便可逃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