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补贴拉开福利差距职工维权困难大
职工到底能有多少项目的补贴?记者梳理了许多受访者的答案,房贴、车贴、饭贴、通讯费、加班费、出差补贴、高温津贴、低温津贴、中夜班费等等,林林总总给出了近十项。但真正能享受到各类补贴的又有多少人呢?在调查中,超过六成的网友表示,除了饭贴之外自己没有任何补贴。
补贴发不发,发多少,许多员工并不了解每一项补贴的标准和依据,企业执行规范的,员工自然受益,企业刻意规避的,不仅员工的福利和同行拉开了差距,也为今后的维权留下了隐患。
高小姐在怀孕9个多月的时候向工会组织求助,企业拖欠的两万多元病假工资和住院费用让她不知所措。在最后的协调中,工资和社保都要了回来,饭贴、交通费和各种报销的费用却成了可以协商的部分,最终她也只能安慰自己“认倒霉”。
在电商企业工作的傅冰,平常面对网上曝出的阿里巴巴、腾讯等企业的种种补贴,也只能苦笑。“加班能换调休都很奢侈了,其他补贴就更别提了,上周中秋放假,我们还加班到晚上11点。”
之所以存在维权难的问题,唐毅律师事务所的律师邵敏杰分析说,企业自主权较大、职工维权意识淡薄和社会观念存在误区等都是很重要的原因。最重要的是,在诸多的津贴、补贴项目中,除了高低温费和中夜班费有国家规定,其他的补贴企业有着很大的自主权,在维权中职工往往处于弱势地位。
如何使补贴更合理破题关键在好机制
补贴额度根据每年物价上涨幅度进行调整,每月如果肉、油、菜的涨幅超过一定额度也会进行补贴,这样人性化的措施在日通物流已经实行了5年。高级行政经理兼工会主席马丽萍说,要破解补贴“冰封”的难题,关键在制度的设计上找准发力点,当初在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时候,工会方就将补贴的标准也纳入了协商。在最初构架整个机制的时候,工会方还贴心地设想到了补贴不纳入工资总额,避免影响以后工资的正常增长。对于补贴的增长,马丽萍有着自己的理解:“职工拿到了实惠,解决的是切身问题,而增长的幅度在企业人力成本中只占很小一部分,企业却能收获一支稳定的职工队伍,是很成功的双赢做法。”
市政协委员徐文发也将破解问题的突破口瞄准了职代会和集体协商机制,他举例说,自2011年以来在本市环卫行业建立了包括外来务工人员在内的一线工人岗位津贴、健康体检、疗休养、技能津贴和早晚班津贴等制度,今年又通过集体协商确定,建立非沪籍合同制环卫工人缴交公积金制度。普环实业为公司的1500多名非沪籍合同工在车贴、饭贴上执行统一标准给他留下了特别深的印象,他进一步说道,有些福利虽无政策规定,但需人文关怀。更重要的是,企业要将城市精神融入管理实践,通过职代会制度,完善企业福利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