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
传统村落,在活态保护中走进现代化
——访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励小捷
从今年1月份开始,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实施“拯救老屋行动”项目,将浙江省松阳列为整县推进的唯一试点。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励小捷,探讨了在当前环境下中国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
“松阳模式”可复制可借鉴
文汇报:为什么选择松阳做整县推进的试点?
励小捷:松阳的传统村落资源富集,国家级的传统村落有71个,近年来保护工作已形成浓厚的氛围和良好的基础,这是选择它的主要原因。
文汇报:松阳传统村落的现状是什么?
励小捷:松阳传统村落里的古建筑基本上以民国时期的为主,还有一些清朝的建筑,其中年久失修破烂不堪的建筑占到大多数。我们做了调查,基金会资助范围内 (国家级传统村落私人产权、各级文物单位和文物登记点) 有249栋,其中需要维修的建筑数量达到224栋,占了89.96%。这说明,抢救和保护已经是非常急迫的事情。
文汇报:对于全国其他地区而言,“松阳模式”有何借鉴意义?
励小捷: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实施的“拯救老屋行动”项目是在财政部和国家文物局的支持下,以财政委托的方式由基金会探索资助私人产权文物建筑修缮的途径。传统村落当中需要保护的文物建筑70%-80%都是私人产权的民居,除了桥、祠堂、牌坊、庙宇等这些不是私人的以外,住宅和民居都是私人的。而财政资金直接补到私人产权建筑还存在一定的障碍,因为文物保护法规定,私人产权的文物归“谁所有谁负责维修”。
松阳试点我们安排了4000万资金,补贴总维修费用的50%,另外50%的维修费用需要产权人采用多种方式承担,以此带动民间投资,这是松阳试点重要的收获。如果说按照可复制、可推广来归纳,包括四个方面:第一,坚持农民是传统村落保护的主体。我们这个项目采取的是申报制,所谓申报制,就是把政策向村民解释清楚,在我们资助范围内的,产权人可以申报修复。主要是为了调动产权人的保护意识,履行依法保护的责任;第二,尽量动员社会资源进行村落保护。包括政府的补贴,农民投劳投料,设计团队参与松阳传统村落的设计,一些经营性企业也跟进投资等等;第三,公开评审,坚持导向。在项目选择上,也就是在资助对象的选择上,坚持三个优先,即价值优先、整体优先、利用优先。价值优先,也就是文物建筑本身具有重要的艺术的历史的价值;整体优先,就是要优先支持修复像杨家堂、酉田这样的山形水系、总体面貌都比较好的村落;利用优先,指的是修了之后要使用,不能闲置在那里;第四,要有专业团队的技术支撑,利用乡土工匠作为施工主体。文物保护是讲规矩的、有理念的,尽管都是民居也不能胡来。这个工程从开始到现在,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发挥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作用,乡土工匠也发挥了实践经验丰富的优势。
保护好农耕文明的DNA
文汇报:传统村落的保护应该从哪些方面做起?
励小捷:传统村落的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村落有着上百年的延续,加上现在又处在社会转型和城镇化加快的背景下,所以保护起来工作内容繁杂,实施难度大。
要做好传统村落保护我认为需做到四个结合:第一,物质形态的文化遗产和非物质形态的文化遗产保护要结合起来,把老房子、祠堂、庙宇这些物质文化遗产和民俗、习俗、节庆、民间信仰、民间艺术这些非物质形态的保护要结合起来,传承传统村落的文脉;第二,人文遗产的传承要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相结合。中国人是讲风水的,村落本身就是天人合一的产物;第三,村落的保护要与产业开发和经济发展相结合。传统村落是一个活态的遗产,世世代代的人在这里生产生活,保护不考虑生产生活,那就缺少源头和活力;第四,村落保护一定要和提高农业收入、改善农民生活结合起来。
此外,政府还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现在政府在农村有建设新农村、美丽乡村保护等若干个农村工程和项目,但是具体到传统村落上来讲,还要按照传统村落的保护和要求来具体做设计,不能一刀切,生搬硬套。
文汇报:保护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和发展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励小捷:我们不能就保护谈保护,要想达到发展的目的,就要让传统村落跟上中国农村现代化的步伐,就要让居住在传统村落里的农民享受到城镇化带来的实惠。未来的传统村落规划要向这两个方面去发展。
文汇报:传统村落的活态保护意义何在?
励小捷:传统村落是祖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传统村落存在农耕文明的DNA,包括古建筑、农业生产方式、传统道德等,基本上是扎根于村落的。
如果我们保护传承好村落,一百年后它仍然充满生机和活力,到那时,不但农村人可以在那里安居乐业,城市人也可以在那里找到他们需要的宁静与安闲。我觉得,这毫无疑问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
文汇报见习记者 陈佩珍 驻浙记者 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