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从下手和“管得太宽”
曾有业内人士总结了智能手机诱惑人使用的5大特征:简便易用;是一种视听享受;提供众多选择;让沟通无压力;更重要的是,匿名而且安全。
手机业内的大小公司正朝着这些特征一路狂奔,而手机用户也甘愿以付出更多金钱的代价获得更大、更快、更智能的手机。
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77%的人每天开机12小时以上,33.55%的人24小时开机,65%的人表示“如果手机不在身边会有些焦虑”,超过九成人离不开手机。
“低头族”,或许不仅仅是科技进步所带来的变化,它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网络匿名空间里表达自我,反而在现实世界里伪装自己。如果不加以节制,必然会给我们的身心带来更严重的伤害。
人们对手机过于依赖的情况不仅仅出现在中国,在世界的各个地方也都出现了类似情况。那么,其他国家又是如何看待“低头族”?
由于黑莓手机产自加拿大,幽默的加拿大人就将手机称为“莓毒品”,即“crack berry”;
多数人玩手机时爱用拇指,韩国人就形象地称之为“拇指族”;
在意大利,则称“低头族”为使用数码而不说话的人;
爱玩手机的人们总感觉收到了新信息,时不时拿出手机查看,然而可能并没有什么新信息,英国人称之为“phantom message”即“鬼信息”;
在美国,帮助戒除手机上瘾更是成为一些戒毒所的新业务,被称为“nomophobia”。
应该说,手机尤其是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却由于部分人的使用不够科学、过度依赖,甚至患上手机依赖症,而引发大小不同的“囧事”和事故,尤其是由此引发的一连串命案,带给我们的是沉痛警示和深刻教训。
“低头族”成为潜在的公害,或自我危害巨大,成为事故频发的引燃点,的确需要有关方面高度重视和反思,并切实采取措施遏止过度依赖手机。
“司机开车用手机会被处罚,但是行人边走路边看手机难道不会妨碍交通吗?在路上的行人不仅是弱者,也需要承担在路面上相应的义务吧?”田乐的问题,记者无法回答,而这样的问题似乎也需要社会以及有关部门的积极回应。
不过,对“低头族”形成的交通安全隐患进行监管,各方意见却不同。
“过马路玩手机确实属于法律空白,目前还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禁止这些行为,只有行人闯红灯的时候才可以执法。”广东省广州市的朱姓交警在邮件中向记者表示,“因为没有相关规定,交警不能硬加处罚。只能提醒市民:过马路的时候,接打电话、收发短信或是玩游戏,会分散注意力,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为了自身的安全,过马路时一定要抬头看路。”
此外,也有地方交警部门表示,实际操作中存在难题。首先,此类行为比较普遍,且主要依靠交警在路面查处,因警力不足等原因导致无法全天查处。此外,非机动车数量庞大,加上没有驾照及记分等形式作为“卡点”,更难管理。
另外,对过马路玩手机进行监管,受访的不少市民认为“管得太宽”。
“关于‘低头族’的执法立法还不够完善,还存在法律空白,单单管束‘低头’驾驶人是偏颇,对‘低头’行人的强制管理措施亦不可少,否则不是‘车撞人’而是‘人撞车’。”曾专门研究过手机对驾驶影响的北京律师徐伟向记者建议说,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处罚力度。在对“低头族”的管理上,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做法,结合自身国情需要,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同时,不能只针对驾驶人“低头族”,还要管束行人“低头族”。
交通运输部交通干部管理学院教授张柱庭则建议说,拓宽渠道打造平台,广泛宣传“低头”危害,倡导“文明行车,文明行走,文明使用手机”的行为,对典型的由“低头族”引发的交通安全事故进行曝光,引起群众对“低头族”潜在危险的高度重视,提高警惕。
“开车玩手机就是在拿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开玩笑。只有全民都行动起来,全社会形成一种良好的监督氛围,在潜移默化中,驾车者就会自觉地养成一种文明的驾驶习惯,从根本上远离不文明的驾驶陋习。”张柱庭说。(记者 赵丽 实习生 王曼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