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8点55分,乘坐东航MU592航班从莫斯科抵达上海浦东机场的毛蔚瀛,成为上海机场今年的第1亿名旅客。这标志着上海机场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1亿人次大关,航空门户效应日益凸显,拥有浦东和虹桥两大国际机场的上海,成为继伦敦、纽约、东京、亚特兰大后,全球第5个年航空旅客流量过亿的城市。
目前,全球已有107家航空公司开通了至上海两大机场的航班,上海的航线网络遍布全球282个城市,航线通达性在亚洲机场行业处于领先地位。预计到“十三五”时期末,上海两大机场将形成客货运吞吐量1.2亿人次和520万吨的保障能力,助力上海及周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浦东机场今年中转旅客比例将突破11%
作为上海机场第1亿名旅客,毛蔚瀛感慨“很幸运”。常年往返于中欧之间,毛蔚瀛一年要到上海机场乘机近百次,对比全球各大机场,他觉得上海两大机场的后发优势更强,在硬件设施和人性化服务上后劲儿足,效率高,“我去过很多大机场,其中有些布局混乱,各种通道都很堵,有时赶飞机要跑一身汗,有一次在戴高乐机场出关就花了将近三个小时;而上海机场的中转、出关和周边交通都很便利,每次进出这里,预留的时间都是最少的”。
执飞MU592航班的机长李强在部队飞行18年后加入东航旗下的上海航空,目前也已飞了18年,见证了上海机场的变迁———初时只有一座民用机场、一个航站楼、一条跑道;1999年,浦东国际机场一期工程建成通航,上海成为我国首个拥有两座大型国际机场的城市,迈入“一市两场”运行阶段;2010年,虹桥机场第二跑道、2号航站楼竣工投用,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集民航、高铁、高速路、城市轨交于一体;今天,已是拥有两座机场、四座航站楼、五个货运区、六条跑道的世界级枢纽机场。李强说:“在上海机场运行的航空公司和飞机机型越来越多,航班客座率也非常可观。许多国际旅客对上海机场评价很高,他们虽然不会中文,但每次都竖起大拇指点赞。”截至2015年底,上海两大机场以占我国内地机场11%的旅客量,接待了内地机场29.1%的国际旅客和27.9%的地区旅客。其中,浦东机场已通航全球250个城市,主基地航空东航在沪打造了每天“四进四出”的航班波;在浦东机场运营的外航,超过1/4已开通经由浦东中转的国际转国际业务,今年的中转旅客比例将突破11%,位居我国内地机场行业首位。
超前规划先行,造就世界级航空枢纽
“面对过亿的客流,我们感受更多的是压力和挑战。”上海机场集团总裁景逸鸣表示,从1995年首度实现1000万人次民航旅客年吞吐量至今不过20年,上海机场旅客吞吐跃升至亿级的背后,是上海超前规划城市发展的远见。如今,虹桥、浦东两场的新一轮蓝图正有条不紊地推进,其中,虹桥机场东片区综合改造、浦东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浦东机场总体规划修编等项目和规划编制均关系着上海航空枢纽的长远发展。
早在2004年,上海市政府就与中国民航局共同发布 《上海航空枢纽战略规划》,绘就了上海航空枢纽成长蓝图,确立了上海客货运并举、国际国内并重、本地市场与中转市场共发展的复合型航空枢纽建设路径。今年8月初,《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条例》 正式施行,这是国内首部关于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地方立法,根据 《条例》,上海将加强机场基础设施集约化建设,增加机场容量,以满足航空运量增长和功能品质提升的需要,建设品质领先的世界级航空枢纽。
眼下,世界单体规模最大的卫星厅———浦东机场卫星厅,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计划于2019年6月竣工投运,届时有望大幅提升浦东机场的面貌、服务和效率。上海机场相关负责人介绍,卫星厅是航站楼重要的延伸部分,以卫星厅工程为主体的浦东机场三期扩建工程,主要包括卫星厅、T3航站楼综合体、行李处理、旅客捷运系统等工程,改造增加了旅客捷运系统,旅客在候机楼里的步行距离将由现在的760米缩到300米以内,更加便捷。与此同时,虹桥机场正在进行T1航站楼的改造,预计明年底,“升级版”航站楼将与新建的集轨交、公交、出租车于一体的交通中心连通,大大提高旅客出行的便利度。
上海机场集团董事长李德润表示,未来,上海机场将着力于强功能、补短板、提品质,提升安全服务品质和航班运行效率,在民航客货运基础产业做强的同时,积极探索航空产业链的延伸升级,服务上海、服务长三角、服务于国家发展。
文汇报记者 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