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全要素整合
上海迪士尼客流突破1000万,其意义当然不止于数字。
早在很多年前,人们就认识到,迪士尼不仅仅是一座主题公园,其溢出效应对于带动其他产业链发展,影响更为突出。
迪士尼属于一种文化创意产业品牌,其背后涉及到动漫、电影等休闲娱乐产业链条上的各种产品。“上海迪士尼的成功将催生文创产业中的设计、动漫、影视等衍生品,同时对于整个上海的文化创意产业、服务业和设计产业的各渠道、各环节都有带动作用。”上海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副教授于秋阳指出,迪士尼乐园会带来休闲娱乐业极大的发展,对上海的市场和消费都会有集聚效应,对上海的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公共服务、品牌形象建设都有推动作用。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具有较大开发利用价值的品牌、作品作为载体,其核心就是知识产权,也即IP。“迪士尼是很典型的文化创意和旅游、休闲服务业相结合的产品,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IP。”于秋阳说,“而要让这个IP成功在上海落地,下一步我们要考虑的是如何把故事讲好,如何通过有效的表达方式进行传播,以及如何让游客充分体验这个空间。”
迪士尼前期建设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从短期来看,尽管游客数量已经突破千万,但要实现盈利还有一段路要走。不过专家认为,迪士尼项目对上海来说,更多的是长期效应,尤其对于正在建设全球科创中心和全球城市的上海而言,迪士尼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和引擎。
“我们应看到迪士尼的最大意义是整个产业链的全要素整合,从长远上看会推动上海经济新一轮的提升,这种提升不单单是收益提升,而且是在经济的广度和宽度上质的提升。”上海迪士尼是文化创意和旅游、科技三方的融合,于秋阳说,“这个IP的构建过程,不但对上海,对全国都有借鉴意义。”
防止“灯下黑”
开园11个月,客流突破1000万,平均每日游客的数量接近3万人次。数字说明,迪士尼乐园真的很“热”。
不过客观来说,在整个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热冷不均”的现象仍旧存在。好在,上海已经在行动,防止出现迪士尼“灯下黑”。
《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十三五”规划》日前编制完成。未来,度假区将开发多个片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新地标。2012年11月,上海市政府通过《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发展规划》(2011-2030年)。作为度假区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划提出了度假区发展的三大目标:具有示范意义的现代化旅游区、当代娱乐潮流体验中心和人人向往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在发展规划的指导下,度假区管委会谋划了度假区在“十三五”期间的发展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