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彻斯特“5·22”恐袭嫌犯以极其残忍手段施暴全球偶像音乐会,对无辜青年大开杀戒,目的是激起仇穆情绪,恶化族群关系,利己招兵买马。有反恐专家将此暴行定性为“新型恐怖袭击”。正如俄罗斯总统普京所言,恐怖行径“越来越阴险、野蛮”,应高度警惕。
屈指算来,曼城“5·22”恐袭距伦敦“3·22”议会大厦恐袭仅隔两月。弹指之间,恐袭迭发,凸显“恐流感”势头凶猛,欧洲无“安全岛”,英国非“零风险”,城市平民遭受恐袭渐成常态。随着英国“6·8”大选临近,安全形势愈发堪忧。
综合当下的欧陆恐患、中东剿恐与英国恐情三大焦点研析,可以认为曼城恐袭乃“中东欧洲复合型危机”:阿勒颇、摩苏尔、拉卡三大战役炮声未息,虽清剿恐患的重心在伊叙两国,但军事政治影响已向中东以外溢出,中亚、南亚、东南亚均被战火殃及,构成英国迭遭恐袭的国际背景。
恐袭阴霾徘徊于英国不散,究其内因,还在于内生性恐怖主义侵入骨髓。苏格兰场 (伦敦警察厅) 估计,几年来已有逾千名英国公民前往中东“恐占区”甘当炮灰,人数之巨超过欧洲任何一国;其中一些人经思想洗脑与战火洗礼后回国“沉睡”,电子监听与网络监控对其几乎不起作用。
此次曼城恐袭嫌犯萨勒曼·阿贝迪是土生土长的英国人。其所住的移民社区族情、教情、社情错综复杂,明暗相间,朱紫难别。该犯危险桀骜,国家认同与信仰认同相悖,惯以极端主义为准绳区分敌友。关于其涉恐的线索,此前“曼城群众”有过多次举报,但警方反恐热线“不热”,未给予应有重视。
英法等国掌握嫌犯诸如订票、路线、投宿等国际旅行“痕迹”,但未对七鳞八爪的信息细针密缕,核实通报。警察突袭嫌犯住所发现,其所制炸弹“大且复杂”,为造成更大杀伤而内装大量螺母、螺栓和钉子。在对基本爆炸材料严加管制的英国,竟有如此五脏齐全的“炸弹车间”,真是匪夷所思。
曼城恐袭与2015年巴黎巴塔克兰剧院作案手法类似:并不在戒备森严的演出场地下手,而是选择警备松散的主出 口或售票区,在散场的拥挤时间引爆。警方认为,此系“伊斯兰国”作案手法重要转变。今后,不仅安检区须严加防范,区外安全也不能忽略。此教训乃流血换来,值得各国汲取。
细说起来,英国负责国内安全的军情五处、负责境外情报事务的军情六处,以及专责电子侦听的政府通信总部,历经半个多世纪反恐风雨历练,经验丰富,手段老到;近几年枕戈待旦,盘马弯弓,已挫败十余起恐袭。但此番百密一疏,“败走曼城”,实乃反恐斗争之憾事!
应该承认,英国城市安全防线较欧洲大陆国家略胜一筹。早在2005年“7·7”伦敦地铁恐袭之前,强力部门即在重要地段安装了数万个探头,先进的技防加上老到的人防,大幅提升了反恐能力。曼城恐袭案之侦破也有赖于此,如紧邻体育场的购物中心电子探头捕捉到了嫌犯踪迹。
英国是西方国家情报合作“五眼联盟”(美英澳新加) 成员,长期与其他四国共享情报。此次破案,因不满美国同行向舆论泄密,一度中止双方合作。但在美方承诺严加守密、绝不重犯之后,及时恢复合作。此举说明,英国对涉恐的行动性、线索性情报之重视,不吝互相借力,资源共享。
前事之鉴,后事之师。英国虽有英吉利海峡屏障,但也面临40年来最严重恐怖主义威胁。如今,妖雾重来,恐患成灾,亡羊补牢,犹未为晚。故应综合施策、持续发力,加速构筑立体交叉防线,全力编织天罗地网,令国际恐怖主义油尽灯灭,草除根绝。
文/陆忠伟 (作者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原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