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作为连接研发和产业化的重要桥梁,孵化器在全过程创新、全要素集聚、全链条加速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最新发布的《上海市高质量孵化器培育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申城培育不少于20家高质量孵化器,带动形成若干孵化集群,打造千亿元级产值“科创核爆点”。
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要把“从0看到10”与“从10看到0”紧密结合,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价值链耦合。加快培育一批高质量孵化器,将带动全市孵化器从集聚企业向孕育产业转变,推动硬科技企业培育和未来产业发展。
如何通过超前发现、超前布局,提升孵化策源功能?如何打通裉节,畅通“转化—孵化—产业化”链条,提升硬科技孵化能力?即日起,本报推出“孵化器迭代新空间”系列报道,通过上海不同类型孵化器的个案探索,探寻孵化器“进化”新方向、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以及未来产业孵化新范式,助力上海打造全球科创企业首选落户城市。
纵目科技、钛米机器人、思特威电子……这些上海近年来涌现出的明星科技企业的早期创业故事,都与一个名叫“创徒丛林”的孵化器有关。
在上海500多家孵化器中,无论场地规模还是团队人数,创徒丛林都不太起眼,但却是个特别的存在。2015年成立至今,它以万余平方米孵化基地和11人孵化团队的小规模体量,扎根张江,聚焦集成电路(IC)和人工智能(AI)两大赛道(行业集聚度达90%以上),孵化、服务企业80余家。其中近80%获得了市场融资,近20家企业市场估值超过1亿美元,企业总估值近1000亿元。更是有4家企业入选“胡润全球独角兽排行榜”,5家企业达到瞪羚企业标准,1家企业公开上市,8家企业已在上市途中。
从这家“小而美”的孵化器身上,我们看到了“耐心资本”与“硬科技”的结合是如何让创新产业涌现的。
资本与创业者的“十年之约”
创徒丛林孵化器(受访者供图)
“如果非要自己做点什么,那一定和硬科技有关。”2015年底,带着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趋势的大胆预判和对新兴产业发展的前瞻思考,曾任浦东新区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的叶森创办了创徒丛林孵化器。那一年,孵化器作为舶来品被引进中国已有36年。叶森敏锐地意识到,单纯为企业提供栖身场所的孵化器已经过时,硬科技创业者需要的是全链条的孵化服务,尤其是资本。为此,创徒丛林自创立之初,就决心要做基金。
“投早、投小”的天使投资一般三年左右退出,而叶森和团队一开始就打算做“耐心资本”。 他们大胆与创业者定下“十年之约”,这样做的理由只有一条:硬科技创业没有“十年磨一剑”的精神是做不成的。2018年,创徒的第一支私募基金正式运作,聚焦种子轮和天使轮,一共投了9个项目;2020年,第二支基金募集完毕,今年将全部投完。目前,第三支基金的募资工作已经启动。
创徒丛林投资的所有项目中,早期项目超过80%,其中天使轮投资占比达2/3。坚持做以十年为期的“耐心资本”既向合作伙伴表达了诚意,也凸显了创徒丛林“做优秀科技企业的发现者、合伙人和陪伴者”的理念。
智能驾驶新兴企业纵目科技成立不久,就入驻了创徒丛林。创徒不仅用两轮基金投资加持,还在投融资服务、生产基地建设、园区道路驾驶测试等方面给予纵目以关键性支持。如今,纵目科技的产品已进入国内大多数主流整车厂,年营业收入近5亿元,公司的科创板上市申请已被正式受理。纵目科技创始人唐锐深有感触地说:“很少有早期基金能陪伴企业走过这么长时间,我们成长壮大的每一步都有创徒丛林的陪伴与呵护。”
坚持“投早、投小、投硬、投人”
创徒与中微半导体合作共建的公共实验平台。(受访者供图)
上海现有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各类创新创业载体500多个,仅浦东新区就有近200家,其中不乏大型、专业、老牌的明星孵化器。作为后来者的创徒丛林想要找到优质项目,必须练就火眼金睛,在项目或企业刚刚萌芽时就将其锁定。
因此,创徒丛林始终把目光聚焦在早期优质团队上。叶森相信,只有优秀的创业团队才可能孕育一流的创新企业。独角兽潜力企业钛米机器人就是这样被选中的。与其说是创徒丛林投资了钛米,不如说是投资了其创始人潘晶。正是因为认可潘晶是一位既懂技术又懂市场且充满理想与激情的人,创徒丛林才决定投资;而正是有了这笔投资,潘晶才决心走出象牙塔成立自己的公司。
“我们对于看中的优质项目和优质企业,是不计成本、全情投入的。”叶森说。如今,钛米机器人在国内率先定义了智能消毒机器人、物流管理机器人以及智慧医疗服务机器人三大类医疗机器人品类,其研发的消毒机器人是全国首款获得消毒器械注册证的机器人,病房服务机器人则是全国首款获得国家药监局二类注册证的医疗服务机器人产品。
与业界各方设立合作机制、搭建合作网络,紧盯填补国内空白、技术门槛高、有机会挑战全球顶尖水平的创业团队,是创徒丛林一路坚持的孵化逻辑。在发现、筛选、甄别创新团队的过程中,创徒非常注重前沿性和成长性这两项关键指标,并以此为参照,构建创新项目的资源网络。它联合上海集成电路技术与产业促进中心、上海微技术与工业研究院、张江高科、南京银行等建设了国家“芯火”双创平台张江基地,联合中微半导体等建设第三代半导体研发中试平台。这些协同创新举措不仅能够敏锐挖掘出潜在的优秀团队,还有力推动了在孵企业产品市场化的进程。
创徒丛林“投早、投小、投硬、投人”的理念,让其投资命中率在业内有口皆碑。在它投资的十多家企业中,有4家入选国内权威投资排行榜“投中网最佳投资案例TOP10”;其投资的3家人工智能企业全部入选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最高奖——SAIL奖TOP30榜单。而这也是“耐心资本”的生存之道。
全员持股,孵化热情“不设限”
“硅谷创投教父”史蒂夫·霍夫曼(后排左五)参观创徒丛林孵化器。(受访者供图)
创徒丛林的孵化团队极为精简,连同创始人叶森在内一共只有11人。有意思的是,8年来,没有一个人离开,也没有再加入新人。
无论是投资还是孵化,本质上都是服务。孵化器的服务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孵化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投入度。为激发团队的孵化热情,创徒丛林采用了全员持股的方式,让每位团队成员都能享受到投资增值所带来的红利。因此,虽然都是些“小股东”,但每位员工发自内心地想把入孵企业服务好。
动力无限的创徒团队真的很拼。他们帮助先楫半导体公司创业团队设计股权架构、拟定融资方案、对接供应链资源;想尽办法为上海治精微电子有限公司以较低成本获得了EDA等多种设计软件、研发设备等专项支持……甚至下班后,他们还会化身大厨,为入驻企业准备可口菜肴。
“小而美”的创徒丛林一路遵循着自己的“小目标”:每年孵化一家优秀企业,十年后就会有十家优秀的科创企业涌现。如果上海的孵化器都能实现这样的“小目标”,那么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这个“大目标”一定能实现。这是创徒丛林的梦想,也是上海孵化器能级提升的空间所在。
>>记者手记
让耐心更有信心
推销大师汤姆·霍普金斯曾作过一场令人震撼的演讲。演讲台上悬吊着一个巨大的铁球,从台下请上来的年轻人用大铁锤使劲敲击,铁球纹丝不动。霍普金斯拿出一个重量不足50克的小锤,每4秒一次,敲击了一个多小时,铁球终于动了起来,越荡越高。
3000多名听众坚持到最后的不足300人,只有他们听到了整场唯一一句演讲:“如果没有耐心去等待成功的到来,那么你只能用一生的耐心去面对失败。”
对于高风险、充满不确定性的创新产业,“耐心”二字着实可贵。8年间,创徒丛林孵化器发起设立了两支“耐心基金”,出资人既包括上海天使引导基金、张江高科等国有大型风投机构,也包括华勤通讯等产业界翘楚。按照“3+5+2”模式,2018年投下首个项目的第一支基金眼下已进入允许退出期,资本与创业者的“十年约定”即将逐步收获果实,但如何科学、有序地退出,对于这支11人团队仍是一道专业性极强的考题。
作为连接研发与产业化的重要桥梁,孵化器处于科技创新加速的重要阶段,是天然的天使投资机构,“投孵联动”已成为新生代孵化器的主流。当“投早、投小、投硬”的“耐心资本”越来越多,如何为它们设计合适的退出方式和退出机制,既是孵化行业需要考虑的事,也是政府进一步畅通“转化—孵化—产业化”链条、培育硬科技企业、壮大未来产业需要提前思考的事。唯此,耐心才会更有信心。
系列相关报道链接:
孵化器迭代新空间② | 飞镖创新中心:孵化策源高效“定制”独角兽企业
孵化器迭代新空间③ | 新微创源:深孵化成就“离科学家最近的孵化器”
孵化器迭代新空间④ | 莘泽孵化器:“超前孵化”策动未来产业“核爆点”
孵化器迭代新空间⑤ | 璞跃中国:在“反向创新”中孕育下一个“谷歌”
作者:沈湫莎
编辑:傅璐
责任编辑:任荃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