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个小时:不抛弃不放弃
灾后100小时、120小时、140个小时……时间无情人有情,人们纷纷为废墟下的幸存者祈祷和加油。
“不抛弃,不放弃!”这句风靡2007年的流行语,如今正成为地震灾区搜救人员的坚定信念。当黄金救援时间无情地过去,当新发现的生还者越来越少,我们依然相信奇迹仍会存在。
平和的心态:让他一直坚持到获救
从大地震发生,到5月17日19时30分被救出,北川羌族自治县社保局局长熊吉才在废墟中被掩埋了整整125个小时。18日晚上,记者在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的病房内,见到了这位创造了生还奇迹的局长。
经医生检查,熊吉才尽管被掩埋了125个小时,但除了一些皮外伤和身体比较虚弱外,他的身体并未受到大的伤害。回忆起地震发生的那一刻,他至今仍心有余悸。“当时我正从家里出来准备去上班,我刚走到二楼的楼梯口,地震突然发生了。”
此时的他只想着尽全力冲出去,却不料被地震波一下子甩了出去。“我当时紧紧抓住了楼梯的扶手,加之旁边还有一个自行车车库的铁门,这两样东西帮我挡住了从楼上落下来的预制板。”
然而他还是头部撞到了旁边的墙壁,一下子昏厥了过去。过了不知道多少时间,他自己慢慢醒来,发现自己已经被困在了一个只能左右移动30厘米的狭小空间内。“我当时觉得头疼得厉害,自己活动了一下脖子,发现自己脑后已经湿了,估计是头被撞破了,不过我发现自己手脚还能活动。”
从这时起,他便开始了在这片漆黑寂静环境中的煎熬。“我当时手里拿着车钥匙,用钥匙上的荧光,我看看了手表。在最初的三天,外面一点儿声音都没有。我的手机当时也只有一格电了,加上没有信号,我便关了机。”
为了保存体力,他也不敢擅自活动。直到三天后听到了废墟上有人在走动,他用尽力气呼救,但上面的人似乎并没有听到。“当时我想天灾不可测,只有顺其自然了,但只要听到外面有响动,我就大声呼救。”
正是这种平和的心态,让他一直坚持到了16日早上,一批前来救援的武警官兵听到了废墟下面他的呼救。当得知救援人员已经开始展开对他的施救时,他求生的欲望更加强烈。他的女儿在得知自己的父亲仍生还后,便匆忙赶来陪伴他。
“女儿在上面一直陪着我,不断地跟我说话,给我打气,加上武警官兵们的努力,我最终获得了重生。”谈到这里,这位坚强的局长已有点哽咽。
紧急救援13个小时:科学施救换来奇迹
同样是在北川县城,在熊吉才获救三个多小时后,又一名幸存者被成都军区驻滇某部官兵从废墟中成功救出。这位名叫吴建平的50岁男子,地震发生时正在北川一个旅馆4楼的房间内看电视。
17日早上8点半左右,成都军区驻滇某部队救援队接到了当地百姓的求助,在北川县旧城区商业街十字路口一幢倒塌的六层楼下还有一名幸存者,救援队迅速派人实施侦察。经过对实地情况进行判断后发现,在该幢建筑四楼确实有一名男性存活,且神志清醒,但救援难度较大。
救援队的指挥长陈洪骥当场表示,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百分百努力救出幸存者。“到了现场,经过勘察和测量,并征求了地震局救援专家的意见后,我们制定了两个救援方案。一是从水平方向开掘通道实施救援,二是从幸存者上方垂直向下掘进将其救出。”陈洪骥向记者介绍。
然而在实施第一方案的过程中,水平推进了约2米后,陈洪骥发现此方案作业量太大,且可操作空间较小,无法利用救援设备。于是,决定马上改用第二方案,从六层向下打孔,在打到1.5米时,通过与其对话推算与其距离只有1到2米。
此时时间已过去了近10个小时,天色也逐渐暗了下来。就在救援队想尽办法施救时,却收到了北川县城上方的有决堤危险的警报。为了尽快救出这名男子,陈洪骥决定采取一、二两套方案同时实施救援。
然而这时,其他的搜救队伍都已离开救援现场,但“不抛弃、不放弃”的理念让陈洪骥决定一定要将这名幸存者救出。在几十名官兵的努力下,终于在水平方向又推进了近2米后,看到了幸存者的头和双脚。
在看到幸存者所在的空间较大后,搜救三组的组长、三级士官李虎决定自己钻进去将其救出。就在李虎钻进废墟后的几分钟,又一次余震袭来,所有的搜救队员都为他捏了一把汗。好在余震并未造成废墟塌陷,李虎终于将幸存者从废墟中救了出来。此时,已是晚上9时55分。
13个小时的不懈努力,创造了被困127个小时后被成功救出的奇迹。而这个奇迹的产生,正是用科学的方法施救取得的。迄今为止,这支搜救队已经救出了13名幸存者。
本报特派记者 刘栋
(本报绵阳5月18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