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唐玮婕
数字药丸为什么备受关注?首先,数字药丸能帮助医生更精准地治疗疾病,让患者更迅速地康复。其次,相比药物本身的治疗价值,数字药丸更大的贡献在于为药物与数字技术的结合探索铺平了道路一一未来人们如果能够欣然接受在自己的身体里放入类似的传感装置,那么,从医疗、保险、健康管理到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市场格局,都将被这粒小小的药丸改写。
尽管真正的医疗生态系统非常复杂,数字医疗与之融合肯定会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但正因为前景无限,目前全球的各大药厂都有所行动,在这一领域积极布局。
与此同时,苹果、三星等知名公司也加入到了与主要的医疗支付方、医疗服务提供者和制药公司的合作之中。
我们似乎还只是在科幻电影中看到过这样的场景:片中的角色吞下一粒神奇的药丸后,身体就被“植入”了芯片,各种生理信息可以被实时捕捉上传,“数字人”也就不再是个传说。
如今,曾经未来感十足的“数字药丸”已经来到了你我的身边———2017年11月13日,美国国家食品和药物管理局 (FDA) 批准了一款名为阿立哌唑胶囊 (Abilify MyCite) 的数字药丸,这是迄今为止全球第一款通过批准的数字药丸。
数字药丸是何方神圣? 说起来,它的工作原理并不复杂:在药丸里加入一粒沙子大小的传感器之后,它可以安全地进入人们的身体并与外部设备保持通讯联系,把身体器官的各种数据事实上传至智能手机上的应用,或者远在千里之外的医院数据库,帮助医生和后台研究团队随时掌握服药者的身体状况。
事实上,已经有众多创业公司进入这一市场。就在2017年9月,一家名为美杜莎的爱尔兰初创企业获得了多家风投机构近800万美元的联合投资,据称仅有25名员工的美杜莎正在研发一种治疗痛风的“智能药物”,其工作原理与阿立哌唑类似。与此同时,智能手环厂商FitBit也表示正在与多家智能药物研发企业接触,希望能够合作研发出针对特定“病患人群”的健康管理装置。成立于2008年的FitBit是全球知名可穿戴设备创业企业,其主营产品智能手环可以用于实时监测心律、呼吸等相关健康数据,并通过智能手机与相关人群分享。2016年,FitBit的全球出货量接近2800万个,其背后的投资者包括谷歌、Foundry Group等机构……
精彩的数字医疗大幕,正徐徐拉开。
什么来头
这款备受关注的首例获批“数字药丸”———阿立哌唑胶囊,由日本大冢制药有限公司和来自美国加州的普洛特思数字医疗公司联合研究开发,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躁郁症和其他精神疾病,而普洛特思的专长就是生产传感器。
记者了解到,阿立哌唑胶囊并不含电池和天线,其背后的原理是以铜、镁、硅 (食物中的无害成分) 组成传感器,在接触到电解质———胃液后迅速“激活”,从而产生信号。如果患者已经在自己的左肋骨处佩戴上了一个类似于创可贴的金属贴片,那么,几分钟后,这个信号就会被捕捉到,金属贴片还将记录下包括心率、呼吸、身体角度、活动情况和睡眠模式等信息,并打上时间标记。随后,这些数据再经由贴片,上传至智能手机或者其他蓝牙设备。
这款数字药丸究竟要起到什么作用? 莫非能增加药效? 其实不然,阿立哌唑胶囊的目标是要解决一个困扰医生们许久的问题:不少患者不能按时吃药,或者根本不吃药,但医生却苦于没有系统的方法来客观跟踪病人的服药情况。用专业一点的词语来说,就是“服药依从性差”。
在慢性病、尤其是严重精神疾病治疗领域,这是一个必须严肃对待的问题。当患者未能服用足量药物时,他们的症状会变得更糟,很多患者经常在医院里过世。究其原因,就是用药依从性差以及缺乏追踪和及时的治疗。
服用阿立哌唑胶囊的患者,可以通过相关的手机应用,自己检查药物的摄入情况,这款应用还允许他们添加上心情和休息时长等数据,然后信息将传送到数据库,医生和获得患者允许的人可以及时查阅,以便了解每个病患具体的服药时间和摄入剂量。最终,微型的传感器会在完成使命后,随着正常代谢排出体外。
研究人员表示,阿立哌唑胶囊数字药丸不仅可以收集病人是否服药的数据,也能记录病人的情绪等各种生理信息。这种新型技术可以为医疗工作者提供一种“潜入”人体的跟踪系统,为医疗提供者和病人提供基于数据处理的沟通渠道,通过跟踪患者执行治疗方案的情况,而不是依靠患者自己的主动报告,在必要的时候提醒他们按时服药。最终,实现帮助患者坚持按医生处方服药的目的,减少不当用药引发的医疗支出增加,从而保持健康管理。
现实困惑
数字药丸带来的积极一面固然令人惊喜,但也并非毫无质疑之声。目前人们主要的担忧,集中在“隐私”和“胁迫”两大关键问题上。
在一些专业人士看来,尽管阿立哌唑胶囊采取科技手段监控服药情况,有可能改善公众健康,尤其是帮助那些想按时吃药、但又忘记了的病人。但是如果使用不当,也可能会激起医患之间更多的疑心而非信任。
必须指出的是,无论是制药厂、还是保险公司等,肯定都是带着各自的商业利益去推进这项技术的发展。当“药物里包裹着一个告密者”,会不会可能演变成为一种胁迫工具?从病患心理及道德层面,很多病人及专业医生就认为:该技术对于病人来说不仅隐私全无,甚至有时刻“被监控”的感觉,在就医阶段会形成一定的压力。
全球知名的心脏病学家埃里克·托波尔博士指出,“保险公司最终可能会通过保费打折等方式来鼓励病人使用数字药丸。但如果这项技术采用过多的物质刺激,最终就会像是一种胁迫,从而出现伦理问题。”
更大的担忧集中在病人隐私的泄露上。毕竟服药者的多种生命信息将上传至数据库,并允许医生等其他人实时调看。因此,比较实际的建议就是,使用数字药丸的前提,必须是患者知情同意,不能以牺牲病人的隐私为代价。为了处理关于隐私和胁迫的问题,还可以采取一些保护措施,比如允许病人立即停止医生和其他人查看他们的数据。
未来展望
眼下,数字医疗的行业趋势正在逐步明朗化。从阿立哌唑胶囊这一案例来看,数字药丸不仅可以通过直观地呈现患者身体的各项数据,帮助提升治疗计划以及有益于疾病预防。同时,制药公司也可以利用数字技术改善药物,进一步做出产品细分。
除了盯准病患服药依从性这个问题之外,数字药丸提供的大数据更是一块尚待开发的“金矿”,其后续利用完全可以用让人“脑洞大开”来形容。比如,医生可以更好地根据每个病人的不同情况提供药物,帮助病人个性化定制药物剂量。数字药丸记录的信息与其他生命体征一起分析后,有望把病人对药物的实时反应呈现出来,这就能让医生根据需求调整病人服药的剂量。
不难发现,数字技术非常有利于医疗数据的集成与分析。近年来,电子病历中的数字化健康数据、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捕获的健康数据和基因组数据等不断增加,如今这些大数据有了用武之地:医疗保险公司可借助其完善计算模型,医生可借助数据进行诊断,患者也可从中受益。在不远的未来,数字技术与传统医疗的结合无疑将日益紧密,每个人都有可能根据各自的服药模式、生活习惯和日常健康找到“量身定做”的药物。
尽管真正的医疗生态系统非常复杂,数字医疗与之融合肯定会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但正因为前景无限,目前全球的各大药厂都有所行动,在这一领域积极布局。诺华制药就曾宣布,与高通风险投资合作成立一家联合投资公司,结合诺华在药品研发和生产专业性以及高通在数字和移动技术上的专长,重点发掘那些拥有医药新技术或者新产品的初创团队。诺华希望利用数字医疗,在适当的时间为患者提供适当的药品,比如借助支持智能手机的医疗设备、移动应用、可穿戴设备,以及利用大数据将适当药物准确交付给患者并进行更精准药物经济分析的技术。与此同时,苹果、三星等知名公司也加入到了与主要的医疗支付方、医疗服务提供者和制药公司的合作之中。
更关键的是,实时监测身体数据可督促用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风险投资也已经开始涌入这一领域,致力于通过数字技术促进更多的患者参与医患互动。一些更“前卫”的初创企业甚至认为,未来数字疗法可以完全替代药物———通过结合虚拟健康管理软件与其它服务,可以帮助病人改变他们的行为,使他们变得更健康或减轻焦虑。
Big Health,这家来自英国的创业公司一心想用数字医疗挑战药业巨头,其用户可以通过网络或者手机获取一款“非药物”解决方案,也就是一种由算法传递的谈话疗法,旨在通过训练用户改变就寝前后的行为习惯来治疗慢性失眠的问题。去年7月,这家公司宣布完成了1200万美元的B轮融资,计划扩大业务范围,将医疗技术拓展到心理健康应用领域。
链接——
数字医疗前景巨大
2017年11月,美国FDA批准了全美首例数字药丸 Abilify MyCite。Abilify MyCite的获批,为类似的药物与科技的结合铺平了道路,也彰显了数字医疗背后巨大的市场前景。
数字医疗的兴起 事实上,虽然到2017年11月份才批准全球首例数字药丸,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早就开始尝试进行数字医疗的尝试。早在2015年,全球知名的心脏病学家、移动医疗倡导者埃里克·托波尔 (Eric Topol) 博士就在 《病人将会看到你:医学的未来在你手中》 一书中预言:在科技的影响下,人们会通过互联网或硬件设备收集更多有关身体健康的信息。在实际研究中,日本和美国的企业也开始进行相关研究。
因此,在具备了相应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的情况下,全球许多国家都开始尝试进行相应的数字医疗相关尝试,并且经过两年来的研究和发展,全球的数字医疗终于在2017年11月13日,迎来了全球首例数字药丸的获批。
全球数字医疗的投资热 伴随着全球对于数字医疗活动的增长,对于数字医疗行业的投资也开始逐渐增多。2016年,全球风投向296家这类的初创公司投资了42亿美元,成交案例高达240笔,相比于2011年来说,增长了290%;而2017年第三季度的融资总额达到了12亿美元,前三季度累计的总融资金额已达47亿美元,超过了2015年的历史记录 (46.8亿美元)。从数量上来看,2017年成交的数字医疗融资案例已经多达268笔,分别来自261家企业。
医疗问题逐渐被重视,数字医疗成为必然之路 随着我国医疗普遍对于医疗保健等医疗问题的重视,数字医疗也成为了我国医疗行业的必然发展之路。并且,随着我国医疗信息化、智慧医院等战略的逐渐落地,我国数字医疗以及开始了蓬勃的发展,据初步的估算,2014年,我国数字医疗的市场规模约为200亿元,而随着我国对于数字医疗领域的逐渐发展,我国数字医疗行业将会保持46.78%的复合增长率快速发展,到2020年,我国数字医疗的市场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
总体来看,全球数字医疗领域虽然是近年来才开始兴起的领域,但是随着全球首例数字药丸Abilify MyCite获批以及数字医疗领域在2017年的投资热度不断提升,并且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增加,数字医疗凸显得越来越重要,而在这重要性的背后,涵盖的是巨大的发展前景。
而对于中国来说,基于我国对于医疗需求的不断提高以及国家相应医疗政策的不断出台,数字医疗行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和实现我国医疗行业的良性发展,也能够对于当前医疗系统中所存在的问题和弊病的解决提出新的思路。不过,真正的医疗生态系统极为复杂,数字技术与之融合是一个较长时间的过程,公司需要通过临床证据来证明其能够改善预后并且降低成本,才可能更好地融入到数字医疗这一新领域。
张斌
2015-2017年全球数字医疗行业主要进展
2015年
日本大冢制药有限公司与其美国合作伙伴普罗图斯为数字药丸Abilify MyCite申请注册审批。
美国知名心脏病学家埃里克·托波尔(Eric Topol)博士出版《病人将会看到你:医学的未来在你手中》 一书,在书 中Topol博士预言,数字医疗将会很快走出实验室,在临床治疗中迅速推广。
2016年
智能可穿戴设备厂商FitBit开始涉足参与智能药物的研发,希望能够合作研发 出针对特定“病患人群”的健康管理装置。
更多ICT企业进入数字医疗领域。比如,澳大利亚电信Telstra成立了电子医疗部门Telstra Health,与医疗机构合作,开发出更多基于智能终端的数字医疗服务。
2017年
埃森哲发布 《2017年数字化健康技术展望》 报告,分析了数字化浪潮对医疗护理行业的影响,并对人工智能、数字化医疗生态系统建设、新的监督法规等话题展开探讨。
韩国三星集团发布数字化医疗路线图,未来的研发重心将是把现有的可穿戴装置升级成专业的医疗设备,能够为用户提供“医疗级”的精密检测,并大幅降低硬件及服务价格。
美国FDA批准全美首例数字药丸Abilify MyCite,这不仅是美国批准的第一种数字药物,也是全球首例。该药物的批准,为类似的药物与科技的结合铺平了道路,也彰显了数字医疗背后巨大的市场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