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如今最受人们津津乐道的影片,不是北美票房高达6亿美元的《星球大战:最后的绝地武士》;不是领跑了几周票房的黑马《勇敢者游戏:丛林决战》。而是《马戏之王》——一部名不见经传的歌舞传记片。
该片五周周末票房累计已超过1.13亿美元,考虑到相对较为平庸的口碑,它算得上好莱坞史上最成功的逆袭案例之一——要知道一个月前,《马戏之王》在北美地区上映,首周末票房仅为880万美元,影评网站上也骂声一片。
▲影评人评价很低,但观众喜闻乐见
事情很快有了变化。到了第二个周末,《马戏之王》票房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飙至1500万美元,几乎是第一周的两倍。此后,该片票房一路高歌猛进,另不少业界人士感到意外。要知道,首周出师不利,却能在此后扭转局势的情况在好莱坞几乎闻所未闻。因为大制片厂出产的电影都把宝押在了首周末票房,提前攻占大量排片以确保票房走势。虽然碰上节假日时情况有些例外,但像《马戏之王》这样惊人的逆袭,还是凤毛麟角。
好莱坞业内判断一部电影口碑,最简单的方法是计算“乘数”,也就是用电影的北美票房总额除以首周周末的票房。一般来说,品质合格的大制作电影乘数一般在3左右。比如2017年口碑稳健的迪士尼电影《美女与野兽》首周末票房1.74亿美元,北美总票房5.04亿美元,乘数约为2.9。而去年广受好评的电影《神奇女侠》和《寻梦环游记》乘数达到了4——这说明观众给出了积极的反馈,口碑累积带动了后续观影。
截至目前,《马戏之王》的乘数达到了惊人的12.8,而且还在不断攀升。好莱坞史上乘数比它更高的只有一部电影:《泰坦尼克号》,它的乘数是21。虽然很难打破《泰坦尼克号》创造的纪录,但它已能傲视一众票房逆袭的影片,如《阿凡达》《我为玛丽狂》《灵异第六感》《弱点》等。
影评人对此都非常意外,因为他们给出了大量差评。《马戏之王》取材于真人真事,讲述身处社会底层的巴纳姆从一无所有,到开创世界上第一家马戏团的故事。没人肯花钱欣赏他的奇思妙想,但在经历了一系列挫折、与合作伙伴的分歧后,巴纳姆终于坚持不懈地努力成了最著名的“造梦大师”。
电影改编过度简化了人物的真实经历,忽视了历史中巴纳姆的残酷一面。这是影评人诟病较多的重要原因。影片需要“造梦”情节,就将巴纳姆塑造为英雄,让他把侏儒、长胡子的女人等“怪人”,从被贬损的困境“解救”到了舞台上,成为给观众送来欢乐的完美艺人。但实际上,当时的马戏团里剥削和歧视都相当严重。
或许就是这种“简化”反而助长了票房。影评人和大众的观影视角有所不同,残酷事实的消失,影片才能更好地娱乐大众。
《马戏之王》的电影专辑也召集了一批最优秀的音乐创作人来制作,包括去年托尼奖最佳原创音乐奖得主本吉·帕赛克和贾斯汀·保罗,他们的作品音乐剧《致埃文汉森》和《爱乐之城》主题曲《City of Stars》都令人过耳难忘。剧组随后挑选了百老汇备受好评的音乐剧明星对歌曲进行了演绎。果然,《马戏之王》的配乐专辑立即冲上了Billboard榜首。
而主演休·杰克曼,大概是好莱坞如今为数不多还能胜任歌舞片的演员了。虽然观众对他的印象大多停留在无聊的超级英雄电影,但他其实更像好莱坞黄金时代的全能型演员,能歌善舞,必要时能秀秀肌肉,出演严肃戏剧也毫不违和。
《马戏之王》的诞生,基本是休·杰克曼一力推动。他亲自挑选了迈克尔·格雷西来执导这部电影。格雷西是视效总监出身,此前电影拍摄的经验完全空白。杰克曼与他在拍摄立顿的广告时相识,2009年就公布了这个项目,但苦寻多年才找到愿意投资的公司——一部成本高达8400万美元的电影,启用新人导演,风险实在太高了。
当今好莱坞,制片厂几乎不会只因为个别演员的强烈要求就进行巨额投资,他们需要“品牌”基础。2017年,排在好莱坞票房榜前位的几乎都是系列电影、续集、翻拍和儿童动画,包括杰克曼的《金刚狼3》。
福克斯投资《马戏之王》,也是一场不被看好的赌博。上映后首周票房不佳,杰克曼和导演就背上了骂名,不少媒体都幸灾乐祸。专家也认为该电影虽然歌舞俱佳,但作为传记片并不合格。
而即使它最终成功了,也没有在好莱坞激起太多水花。影评人认为这要部分归功于休·杰克曼从《金刚狼》“退休”攒下的人气。此外,由于福克斯正在被更加保守的迪士尼收购,未来像《马戏之王》这样昂贵的原创传记片获得投资的机会,越来越渺茫了。
至于这部专业与大众口碑两极化的《马戏之王》究竟如何?2月1日,中国影迷就能在影院“自行测评”了。
作者:吴钰
责任编辑:吴钰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