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双奥之城”,北京轨道交通的发展与奥运结下了不解之缘。从2001年北京申办2008年奥成功时的2条线路、54公里运营里程,到2008年奥运会举办时8条地铁线、200公里,再到今年冬奥会时的27条地铁线、783公里,以及两条以奥运命名的线路,飞速发展的北京轨道交通见证了北京“双奥之城”的蝶变。
2月14日,由2022北京新闻中心主办的“2022中外媒体北京行”城市形象特色采访活动走进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来自36家中外媒体的57名记者参访亚洲最大的轨道交通指挥调度大厅,探寻地铁“大脑”高效运转的秘诀。
▲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新闻发言人童梅介绍,截至2021年底,北京轨道交通全路网共有27条线路,运营里程783公里
▲北京轨道交通路网运营的“大脑”——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
在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简称“轨指中心”)在四层参观厅,透过巨大的落地玻璃可以俯瞰整个轨指中心一期指挥调度大厅。直径长达63米的圆形大厅内,一块巨型显示屏矗立中央、13个扇形区域环绕四周,“这里就是北京轨道交通的‘大脑’,中间大屏实时反映着路网各线的运行情况,一个个移动的小圆点,代表着一列列穿梭运行的地铁列车。”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副总经理方志伟介绍,这里是目前亚洲规模最大、接入线路最多、集约化程度最高的城市轨道交通中枢,是北京轨道交通路网运营的“大脑”。
为有效提升轨道交通服务效率,北京地铁一天开行10700列车,运送乘客超千万人次,高峰时段820组列车同时在线,一天行走214万公里,距离相当于绕赤道53圈。轨道交通已成为北京市民出行的最佳选择。
轨指中心建设了智慧调度指挥平台,对全路网各线路的列车运行、设备运行、客流组织等进行全方位的集中监测,并依托大数据、视频分析等技术,对路网运营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加工,支撑路网运营指挥调度工作,同时也为政府决策或处理相关运营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副总经理方志伟在介绍轨指中心的智慧调度指挥平台
在轨指中心的展厅内, 一个列车车头模型吸引了记者们关注,不少记者进入到驾驶舱内,模拟列车驾驶。这是由北京轨道交通技术装备集团有限公司设计并生产制造的第一辆市域列车真车车头,该型列车最高时速可达160km/h,将在2024年开通的平谷线投入使用。
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新闻发言人童梅介绍,北京自1953年开始筹划地铁建设,1969年开通第一条地铁线路,也是中国第一条地铁线路。截至2021年底,北京轨道交通全路网共有27条线路,运营里程783公里,居世界第二位,轨道交通覆盖了100%的北京市域,中心城750米范围内站点覆盖率达到27%。
目前,北京地铁工作日客运量近1000万人次(2019年工作日日均客运量达1200万人次),相当于每2个市民中就有1人乘坐地铁,形成了一个千万量级的超大“地下城市”。与小汽车出行相比,这种绿色出行的交通方式,每一位乘客可减少77%的碳排放,照此计算,北京地铁一年可减少碳排放738万吨。
▲轨指中心的展厅内,大屏幕上显示着不同年代的代表性车型
▲城市副中心交通枢纽的立体模型
2021年底,轨指中心以乘客需求为视角,以智慧服务为核心,建成开通了地铁11号线(冬奥支线)智慧地铁线路示范线,建设了乘客信息服务中心后台系统,综合应用大数据、云平台、EUHT等新技术,实现融合进站、数字货币、乘客召援、新一代乘客信息、智慧广播等技术系统的应用,利用科技力量,进一步提升了乘客出行的舒适度和体验感。
作者:文汇报驻京记者 李扬
编辑:江胜信
照片:李扬摄
责任编辑:陆正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