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视率创新高,数字平台收看量创新高,转播时长、技术、内容制作方式等多方面也都书写了新纪录,仍在进行中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不仅是顶尖运动员们的竞技舞台,同时也成为顶尖信号制作和转播技术的展现平台——作为国内唯一一个两次走出国门,完成东京奥运会和平昌冬奥会转播的技术团队,SMG旗下上海东方传媒技术有限公司SMT天鹰转播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该团队冬奥项目技术负责人翟爽告诉记者,此次“家门口”的冬奥会他们共派出53人,负责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冰球、冰壶、自由式滑雪大跳台、单板滑雪大跳台等六大热门项目的转播技术保障工作。“工作很辛苦,前期设备搭建时几乎是吃睡全在场馆,比赛开始后很多人也是凌晨5点出门、半夜12点到酒店。但是看到这次盛会转播成功,我们每个人都发自内心地感到自豪。”翟爽表示,以往冬奥会的转播信号制作一般都由欧美公司负责,但经过多年努力,天鹰团队的能力已经得到了国际奥委会和多个单项联合会的认可,“据统计,北京冬奥会超过20%的国际公共信号由我们制作完成。”
VAR让短道速滑裁判看得“清清楚楚”
短道速滑赛场上充满偶然性,裁判的判罚很可能彻底改变比赛结果。为了让裁判们在北京冬奥会比赛中“擦亮眼睛”,天鹰团队在保证转播信号制作的同时,还为国际滑联量身定做了一套视频助理裁判系统(VAR)。
翟爽告诉记者,双方的第一次合作可追溯到2019年在上海举行的国际滑联短道速滑世界杯。“因为项目特点,国际滑联非常希望我们能够制作一套系统,来帮助他们在比赛中作出更有依据的判罚。于是我们就提供了这套VAR系统。系统一经使用便获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国际滑联对此赞不绝口。”翟爽表示,在北京冬奥会上使用的VAR系统与三年前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升,通过对转播车所提供信号的反复甄选与测试,最终他们在短道速滑赛场总共40个机位中选出六个黄金机位、两个半景机位与两路播出信号,总共十路信号切入慢动作服务器,实现了对赛道的无死角覆盖,“为了做到万无一失,我们还专门设置了两个机位特别盯住最容易发生碰撞的弯道,这样一来,整个赛场都不可能有我们看不到的角落。”
全视角记录运动员与赛道状况,帮助裁判在比赛中全面掌握赛场上的所有动态。翟爽还告诉记者,所有的VAR信号同时也提供给现场转播团队,这等于将裁判的判罚依据第一时间提供给了全球观众,“无论对于比赛的精彩性还是公平性而言,VAR如今都成为了必不可少的工具。冬奥会期间,国际滑联对我们的工作评价很高,多次表示VAR帮了大忙。”
新技术让自由式滑雪转播“更自由”
在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比赛中,中国队选手谷爱凌勇夺金牌,将这一项目的关注度带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翟爽透露,由SMT自主研发、具有多项专利的Multicam Replay 360度自由视角系统此次就部署在首钢大跳台,实现了自己的奥运会“首秀”,“在转播画面中,观众经常能看到一个运动员飞行过程中某一时刻的多角度影像,这就是这套系统的功劳,它能在第一时间为观众多角度重现运动员的高光时刻。”
受限于场地的安装条件,该系统此次在高空安装了40个机位,能够提供120度的转播视角,根据奥林匹克转播服务公司(OBS)的制作需求,在5到8秒输出两路不同特效模板的画面,供导演组在比赛中选用。“制作和采集信号并不是最大的难点,在10秒之内提供信号才是。”翟爽表示,大跳台项目的特点就是选手比赛时间很短,如果10秒内出不了信号,等到下一个运动员出场再去回放也就没有意义了,“从后台整合系统到算法改进,团队这次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最终总算是达到了OBS的要求。”据悉,在往届的奥运赛场上,360度自由视角系统主要由国外技术团队提供,SMT的突破无异于填补了一项国内空白。
“与国外顶尖团队相比,我们的差距依然很大,但大家有信心通过不断的努力来缩短差距。”翟爽表示,国外团队的经验更丰富,但中国团队更能吃苦耐劳,“就像中国队的冰雪健儿一样,我们也会用不断的努力和拼搏来获得更快提升,未来我们中国的团队一定会赶上对手。”(图片/SMT)
作者:文汇报特派记者 陈海翔
编辑:吴姝
责任编辑:沈雷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