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术还能用来艺术创作?在浦东新场古镇,一场名为《对话:多一点AI》的展览今天拉开序幕。参观者只要走进“缶+文创体验空间”,就能体验一番最新科技与这座江南古镇碰撞后,带来的“穿越感”。
参与此次展览的两名青年艺术家分别来自中国和韩国,以新媒体互动为主题,探索AI技术在艺术创作领域的应用。青年艺术家同来自亚洲国家,古镇的样貌让他们觉得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眼中那东方特有的一草一木、一楼一路;陌生,是环顾四巷,现代都市人仿佛置身于千年的穿越。此情此境,应该写入怎样的艺术代码与之匹配兼容?
中国艺术家周乐,将个人的创作植根于中国古典文化,从传统的 “文人四友”(琴、棋、书、画)中摘取“琴”和“画”两个部分作为研究课题,结合当下尖端的编程技术展开重组。作品《子期》通过古琴这一中国传统器乐作为媒介,将之与现代AI联动。观众每弹奏一段古琴,古琴会自动以参与者演奏的旋律为灵感,谱写并演奏全新的旋律返还给观众并在展览空间中回放,古镇的日常便在这一问一答间延展、穿行。而作品《达达山水》,可通过普通观众的任意勾勒,并由AI实时“解读”,成为一幅名副其实的古典山水画作品。这个探索人工智能在绘画、设计中的可能角色。
韩国艺术家设计了一套线上互动系统---作品《间》,通过在不同地方分别安置的影像捕捉系统,将观众的动态呈现于同一个在线的虚拟空间中,带来一种全新的交互体验。这个作品意在挖掘人工智能这一手段作为异地个体间沟通桥梁的重要作用,经过系统渲染处理的奇幻画面则是人工智能体系实时进行的二次艺术创作。
此次展览也是W国际艺术营本年度最后一个篇章,由浦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新场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联合主办、艺术浦东(上海)艺术品有限公司承办,将一直持续至明年2月28日。
作者:唐玮婕
编辑:孙华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