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区亭林镇,以顾亭林先生曾在此居住而得名。知道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这位“顾亭林”的人多,但知道南北朝时的古文字学家、史学家顾野王这位“顾亭林”的相对就少了。其实,顾野王的后人顾炎武,当初正是追慕先祖顾野王才以“亭林”为号,并也被尊为“亭林先生”的。
金山区文化旅游局副局长陆佰君,从小在亭林长大,当记者和他聊起金山的“江南文化”,陆佰君向记者推荐了亭林镇的油车村,说这个小村里大有故事可挖,你一定大有收获。
采访完“花开海上”的待泾村,记者驱车前往亭林油车村,一入油车村地界,满目金灿灿的油菜花令人赏心悦目。村党总支书记许建华早早地就在村委会等候了,一见面,就先介绍起了“油车村”村名的由来。原来,亭林地区河网密布,是大好的鱼米之乡,向以耕作、粮油为主要业态。在清朝雍正年间,这里有一家榨油坊,坊主姓顾,人称“顾油车”。到了民国初期,又有一家姓陈的榨油坊,人称“陈油车”。“顾油车”“陈油车”的规模都很大,相传磨坊里的大石磨要用八头牛来拉,几十间榨油房一字排开,河道里等着装菜油的船要排上100多艘。因为是重要的粮油集散地,自然形成了村落,村名也就叫了“油车村”。
许书记原来在镇上的工业区工作,到村里当书记后,他首先想的就是先要把村里的“历史文脉”搞清楚,“油车村”既是以“油车”而名,油菜花便是村里最重要的辨识物。邻近的奉贤区庄行镇很早就搞了“菜花节”,但庄行成片的油菜田还没有油车村多。要说办“菜花节”,许书记认为油车村才是更正宗的。“陈油车”的后人还住在村里,许书记在他家后院的竹林里找到了废弃的当初榨油坊的大石磨,陈家后人同意捐出,许书记将石磨置于村口,成了油车村新的logo。
“陈油车”家后院竹林里找到的大石磨被安置到了村口。
油菜花虽以金黄色为主,但许书记告诉我,其实还有鹅黄、橙色、白色乃至紫色的油菜花。他上任后,村里开始补种“五色油菜”,今年4月2日,首届“上海亭林五色菜花节”开幕,成为油车村乡村旅游的主打品牌。800亩油菜田中较为罕见稀奇的“五色油菜花”,特别让人大饱眼福,贯穿村境的一条主要乡村公路九池公路沿路布置了宣传长廊,介绍油车的来历、历史典故、农耕文化和主要农旅景点。“乡村野趣,自在油车”成为油车农旅的宣传口号。
油车村导览图。
油菜花说得差不多了,许书记的话题开始升级,谈起了“顾亭林”。别以为油车村的历史只能追溯到雍正年间的“顾油车”。江南农村藏龙卧虎,顾是江南大姓,“顾油车”或亦和“顾亭林”有关。上海有个顾野王研究院,院长蒋志明正是油车村人。蒋志明曾任金山区教育局局长,还曾被英国剑桥大学邀请进行学术交流,其主要成就就是对“江东孔子儒”顾野王的研究。据他考证,顾野王的妻子就出生在油车村一带乡下,顾野王当年可能也正是在这里著书立说。历代都有文化名人如王安石等来过此地追怀“顾亭林”,留下过不少诗作。
唐人书顾野王《玉篇》。
许书记带记者穿过一片油菜田,来到一座石板桥前,这座桥叫“雨粟庵桥”,桥边以前有座“雨粟庵”。西汉成书的《淮南子》有“昔者苍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的记载。而顾野王最大的功绩,是任梁朝太学博士时,奉命编撰字书,“总会众篇,校雠群篇”,搜罗考证汉魏齐梁以来古今文字形体、训诂的异同,编撰成“一家之制”的《玉篇》30卷。此书为继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后又一部重要字典,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以偏旁部首为体例的字典。以纪念苍颉的“雨粟”二字命名“雨粟庵”绝非偶然,据蒋志明考证,“雨粟庵”正是顾野王庙。
“雨粟庵桥”现已被列为金山区文物保护单位。
“雨粟庵桥”一带,气场绝佳,郁郁黄花,野趣盎然。桥边还有一株颇有年头的银杏树,还有一个旧池塘的遗迹。“雨粟庵桥”尚在,“雨粟庵”已不存,但村中老人却记得这儿历来有香火,就在旧址搭建了一个简易棚屋,每逢民俗节日自发地进行祭拜。虽然乡野村民们可能已全然不知所祭为何方大神。
村民们在“雨粟庵”旧址搭建的简易小庙。
小庙前的简易烛架。
许书记告诉记者,“雨粟庵桥”现已被列为金山区文物保护单位,村里打算重建“雨粟庵”,但并不是修豪华的大庙,而是根据考证重建那所乡间小庙,保持现有的野趣。
谈起“农旅结合”、“乡村振兴”,油车村的许建华书记思考得颇深,他说:“乡村振兴不能变成千篇一律的大造星级旅游景点,请一些规划师建筑师设计臆想中的‘江南文化’风格。搞几个‘网红景观’吸引游客当然可以,但这么多的村,不能全这样复制。更可行的是要因地制宜,不用花太多的钱,挖掘和发扬真正有根基、有底蕴、土生土长的‘江南文化’特色。”
他告诉记者,油车村的规划是因地制宜在村里开发四五处“乡村小景”,除了文化底蕴深厚的“雨粟庵桥”和“雨粟庵”,还有如80后著名作家韩寒的外婆家就在油车村,村里拟将外婆家老屋改建成“韩寒姥家书屋”,还准备将原来村民耕余捕鱼捞虾的小渔船也放几条在村里小河里作为景点。不管是“五色菜花节”期间还是平时,游人来到小村,除了田园野趣,还颇有几处耐人寻味的“乡村小景”可赏玩歇脚,感受真实的“江南文化”,还可以在农家乐一尝亭林久负盛名的“响油鳝丝”,顺便向农家买几个吹弹即破香甜四溢的“亭林雪瓜”,其乐何穷。
“乡村野趣,自在油车”,贵在“野趣”和“自在”,既服务了钢筋丛林里的城市市民,又改善了农村环境,也给村民带来更多的收益。
作者:薄小波
摄影:薄小波
编辑:陈晨
责任编辑:顾一琼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