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排起长队将金圆券兑换为第一套人民币
上海虽然解放了,但一场新的“战役”才刚刚开始。第一项最紧急的任务就是推行人民币。人民币是开国重器,是新中国发展生产建设、稳定人民生活的血液。曾有一句口号点出了人民币在解放过程中的重要意义——“解放军打到哪里,人民币就跟到哪里”。
▲第一套人民币
成功推行人民币的关键之一是回笼金圆券。1948年8月19日,国民政府宣布掠夺性政策:发行金圆券,以1:300万的比价收兑法币,并强行收兑黄金、白银和外币,导致市场恐慌崩溃。当时,金圆券已贬值到连手纸都不如。12月间,又突然开放限量兑换黄金,当月23日,外滩中行、交行门前人群蜂拥达六、七万人,挤死7人,伤45人。这一场开放黄金收兑的骗局以一幕幕家破人亡的悲剧匆匆收场。
上海甫一解放,军管会立即宣布金圆券停止流通、限期收回,以减轻老百姓的损失。中国银行员工响应军管会的号召,在人民银行领导下,全行动员连日收兑金圆券,收兑总数达全市各行之首。同时,按人行规定开办了“折实单位储蓄”,一个折实单位等于1斤白米,1两生油,1斤煤球,1尺龙头细布。工人、职员、教员等,每月的工资存入银行时,按照人行的牌价折实存储,以此保证人民币的价值,受到百姓欢迎。
▲1949年6月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举办”折实储蓄“的报道
6月3日,中国银行被指定为国家经营外汇的专业银行。6月8日,陈毅粟裕联署军管会布告,严禁外币市场流通,公布了《中国银行上海外汇交易所规程》。中国银行担负起收兑外币和银元的重任,有力打击了市场上投机倒把的现象,稳定了金融市场。此前,各家银行对于海外汇入的侨汇,一般还在途中即行折成金圆券以规避损失,中国银行实行一律原币汇交眷属,保护了百姓利益,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解放后的上海,是新中国开展对外贸易的主要口岸。由于海外贸易关系还未确立,中国银行积极利用进出口商原有的国外关系,把我国传统的桐油、猪鬃、茶叶、薄荷脑等货物运到海外,换取西药、化工原料、机器设备等国内市场紧缺的进口商品,有力支持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时隔不久,中国金融业又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上世纪50年代初,西方国家对我国实行全面禁运、封锁、冻结政策,参与国达45个,禁运货物达一万多种,连牙膏都在禁运之列。加上国民党撤退时从上海三次劫运黄金277万4千两、白银1420万元,造成外汇奇缺、物资紧张、外贸萎缩。一场“反禁运、反封锁”的战役率先在外汇外贸战线打响。
▲当时上海码头抢运物资的情景
中国银行作为当时经营外汇的专业银行,始终战斗在第一线,开创了许多特殊交易做法。比如,在中央贸易部的支持下,中国银行在上海、天津、广州三大口岸设立银贸合作的“易货交易所”,通过四种方式,解决了国家急需物资的进口。又比如,巧妙运用三角贸易,加上多角结算,躲避了冻结风险。
七十年弹指一挥间,中国金融业的发展也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不变的正是这份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精神和勇气。今天的上海正肩负着更好服务全国改革发展大局的光荣使命,也面临着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历史责任。中国银行将与各家金融同业一起,聚焦上海新的三项重大任务和进博会的平台,坚定不移地服务好实体经济,与上海这座历久弥新的城市一起,不断创造新的传奇,续写新的华章。
口述人: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行史顾问李庆
整理:王嘉旖
编辑:薄小波
责任编辑:张懿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