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一直是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工博会)最亮眼的“物种”,而今年,一大批展会上首发的机器人,出现了有趣的“进化”:如果说过去这个群体是以力量、速度、吃苦耐劳著称,那么,如今一些革命性技术方案的出现,使得工业机器人越来越柔性、越来越有灵性。
有触觉的机器更像“血肉之躯”
机器人展馆内,上海非夕机器人公司带来的一款“按摩机器人”引人注目。坐在它身边,把胳膊放在桌面软垫上,按下“开始”,“手持”按摩球的机械臂就会移动过来。
说实话,在等候机器人按摩前,记者还是有点紧张——多年的采访经验告诉我,机器没有感觉,只会按照程序动作,只懂得空间坐标。假如空间坐标设得稍微低一些,或者我的胳膊比预设程序认为的更粗一些,那么,这只机械臂会不会固执、生硬、“一往无前”地压下来,从而把按摩变成一场“酷刑”?
事实证明,担心没有必要。机械臂用适中、舒缓的力道,完成了它的按摩任务。期其间,我甚至还把胳膊抬离了桌面,而机械臂也会相应地举起来,然后继续以同样的力道,“服务”我这个不太配合的“客人”。由于它的动作是如此自然,力度是如此恰到好处,某些时刻,我甚至怀疑这台机器只是个外壳,里面藏着真人的手臂。
非夕副总经理胡晓平透露,这台名为“拂晓”的机器人,每个关节都加装了高精度压力传感器,通过AI(人工智能)算法聪明地利用相关压力数据。触觉使盲人可以成为不错的按摩师;而对“拂晓”来说,它可以在更多传统机器人无能为力的场景下游刃有余。比如线束的插拔——“拂晓”可以捡起线缆和插头,将其轻巧送到接口附近,轻轻试探、微微用力,摸索出准确位置,再发力插入,动作和人非常相似。
事实上,这个项任务如果交给传统机器人,由于它在对准时很难做到分毫不差,因此,机器的蛮力很可能会损坏接口。
类似“拂晓”的设计思路,也出现在国内另一家轻型工业机器人企业珞石的展品上。珞石首发的柔性机器人xMate,也在每个关节加装传感器,从而具备全身压力感知功能。xMate非常适合器件插拔、精密装配等场景;甚至在对柔性要求远高于工厂的手术台上,它也有能力施展身手——一句话,由于有了“手感”,柔性机器人可以适应的场景大大增加了。
行业格局正发生根本性变化
据工博会组委会介绍,今年,ABB、库卡、优傲、电装等国际机器人企业,以及非夕、珞石、节卡等本土创新者,都不约而同地集中发布了新一代协作机器人。而在工博会期间举行的国际机器人峰会上,主办方首次把小型协作机器人企业作为重量级嘉宾,邀请到VIP席位。这表明,机器人行业的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工业机器人最重要的应用场景,正在从“粗活”转向“细活”,其使命也从“机器换人”向“与人共舞”转变。
长期以来,工业机器人的岗位集中在流水线上——作为焊工、漆工,或是在仓库作为搬运工,而这些市场目前已相对饱和。随着机器人应用越来越重视其他工业场景,比如劳动密集的消费电子、家电等行业,机器人企业必须在“巧劲”方面下更多功夫。此外,由于消费电子行业迭代速度飞快,机器人也必须更多赋能。在通用机器人技术尚未出现本质突破的情况下,最合理、最实际的方案,就是让机器和人一起工作,以人的智慧和适应力,帮助机器应对多种任务。
为了让人可以和机器人安全、安心地并肩工作,本次届工博会上,许多公司发布的新品都尽量淡化机器人的“钢铁属性”。电装公司首发的一款机器人,充满了圆角、塑料等设计元素;珞石公司的xMate只要和人发生轻微的触碰,马上就能停止动作。
最巧妙的技术,来自国内的越疆机器人——它为开发了的“电子皮肤”技术,在20厘米之外就能隔空感应到人体的位置,然后灵敏地绕开。演示中,安装了电子皮肤的越疆机器人,因为可以自动避开人,其动作频率比其他柔性机器人能快上好几倍。
“从现在到2025年,全球协作机器人市场的年均增幅将超过50%。”全球协作机器人市场拥有最大市场份额的优傲公司总裁尤尔根·霍伦援引了这个数据。优傲这次在上海首发了一款“臂力”达常规柔性机器人数倍的新品,而且编程非常简单,普通工人都可以控制它。霍伦说,在中国,仅仅是借助机器人和人一起拧螺丝、打磨毛刺、或是搬动重物,市场规模就可能在2025年达到400亿元:“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多的机床,将是全球协作机器人最有潜力的市场。”
作者:张懿
编辑:汪荔诚
责任编辑:邵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