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着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已成为中国人工智能三大产业集群区之一。在高端装备制造业、金融、电子商务、新零售、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领域,长三角地区均积累了雄厚的研发基础与产业化能力,这给人工智能的应用提供了深厚的土壤。同时,“AI+”系列应用生态正在形成。人工智能已广泛应用到制造、医疗、交通、家居、安防、网络安全等多个领域。
11月27日,在市经信委的指导下,由上海人工智能发展联盟发起,长三角三省一市的经信研究中心、人工智能相关联盟、学会、协会等单位共同参与的“长三角人工智能一体化发展座谈会暨长三角人工智能发展联盟筹备会议”在上海举行。
据介绍,政策上,三省一市均已出台相关政策和战略,如上海于2018年9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的实施办法》,浙江省2017年12月发布《浙江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江苏省在2018年6月发布江苏省《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安徽省2018年5月发布《安徽省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2018-2030年)》,并都已推动建立了人工智能产业联盟。
人才、科研上,长三角地区高校云集,交大、复旦、浙大、南大、同济、中科大等高校都已建立人工智能相关研究中心及相关研究机构,国内外一批龙头企业在长三角布局科研基地;产业上,海内外优质企业相继落地,促进人工智能本土化和全球化的融合发展,华为、谷歌、商汤科技、科大讯飞、阿里巴巴、腾讯、仪电人工智能创新院等企业纷纷建立长三角发展计划,人工智能企业集聚态势明显。目前,上海、浙江、江苏、安徽的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均在全国范围内居前列,尤其是上海市拥有全国20%左右的人工智能企业。
据悉,为更好服务长三角人工智能一体化协同发展,使三省一市在人工智能领域形成有机互动,联盟将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开展工作。
促进产业发展。发挥三省一市人工智能龙头企业作用,共同营造产业协同发展生态,加快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链在长三角区域有机联动,营造形成分工合作,资源共享,优化布局的局面。
推动应用示范。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典型应用场景中的融合应用,助力长三角区域在社会治理、产业转型、人民生活、生态绿色发展等方面的智能化提升,共同推进具有复制推广性的人工智能示范性应用模式落地。
开展科技创新。依托三省一市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企业研发机构的作用,推动区域科技创新资源和能力的有效对接,聚焦具有核心科技能力的产品和系统,加大科技研发投入,促进产学研有机结合。
推进合作交流。搭建区域人工智能企业的国际化合作交流平台,充分发挥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世界互联网大会、世界物联网大会等平台,以及各类行业高端峰会,引导企业走出去和请进来,不断推动行业的国际化交流。
研究政策标准。聚焦人工智能相关政策、法规、规范、标准和伦理,开展相关领域的联合研究,共同营造有利于人工智能健康持续发展的综合环境保障。
作者:张晓鸣
编辑:史博臻
责任编辑:唐玮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